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导学案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doc
2023-07-23 14:20:02
11页
三轮冲刺导学案---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br />一、实验目的 <br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br />2.学会灵活运用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br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br />二、实验原理 <br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 <br />2.保持合外力不变,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br />3.作出a-F图象和a-图象,确定其关系。 <br />三、实验器材 <br />小车、砝码、小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 <br />四、实验步骤 <br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盛有砝码的小盘的质量m和m′,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br />2.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平衡摩擦力。 <br />3.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记录在表格中。 <br />4.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砝码的质量,按上面步骤再做5次实验。 <br />5.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br />6.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br /> <br />,横坐标表示合外力,即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m′g,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 <br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质量的倒数,在坐标系中根据实验数据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 <br />五、数据处理 <br />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a。 <br />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 <br />3.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过原点,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 <br />六、误差分析 <br />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br />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 <br />七、注意事项 <br />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打点的纸带匀速运动。 <br />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 <br />3.实验条件:m≫m′。 <br /> <br /> <br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br />典例精析 <br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有关此实验的问题: <br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br />A.交流电源、导线 <br />B.天平(含配套砝码) <br />C.秒表 <br />D.刻度尺 <br />E.细线、砂和小砂桶 <br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填代号)。 <br />(2)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 s,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x1=5.99 cm、x2=13.59 cm,则在打下点迹B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m/s;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br />(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br /> <br />,图线在末端弯曲的原因是 。 <br />【答案】(1)C (2)0.680 1.61 (3)平衡摩擦力过度 砂和小砂桶的总质量m不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br />【解析】(1)由于打点计时器就是一个计时装置,所以不需要秒表; <br />(2)由图中知T=0.1 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0.680 m/s,由知,,解得,由题中x1=5.99 cm、x2=13.59 cm,代入上式解得a=1.61 m/s2。 <br />(3)由题图乙知,当F=0时,a≠0,说明重力的分力产生了加速度,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所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以小车、砂和小砂桶整体为研究对象得:,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得,联立解得,当时,在图线中,F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