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
pdf
2023-10-01 20:00:02
7页
<br /> <br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 <br />一、必备知识 <br />[试题特点] <br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文言虚词已经多年没有<br />单独设题考查,主要是在断句和翻译题中渗透了对虚词的考查。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br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了这 18 个常见文言虚<br />词外,高考也还有对其他文言虚词、兼词和复音虚词等进行考查的情况。 <br />[解题指津] <br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最根本的是要辨识语境,因为虚词的意义并不固定,用法也<br />很灵活,只有结合语境,才能准确把握。除了辨识语境,考场中,还要掌握以下方法以帮助判断: <br />(1)语境分析法 <br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它在具体语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整体语境和句子(单句和<br />复句)之间、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br />哉”(《赤壁赋》)中的“而”,上文对曹操“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下文“今安在哉”<br />则充满了叹惋之情,下文没有顺承上文的句意,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br />译为“可是、却”等。 <br />(2)位置推断法 <br />同一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例如“也”,用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br />叹等语气。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也”表判断语气。“也”如果用在句中,一般起舒<br />缓语气的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也”。再如“乎”,作助词时,表感叹、疑问<br />或反问等语气,一般位于句尾;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面;用于句中,则表停顿。作介词时,位于名词、<br />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相当于“于”;用于形容词后,<br />表示比较。 <br />(3)语法分析法 <br />同一虚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之”,如果处于谓语位<br />置,可视为动词,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处在宾语部<br />分的两名词之间,则为指示代词“这样”,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处在<br />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中的“之”。 <br />二、关键能力 <br /> <br /> <br /> <br />提问模式: <br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r />【答题思路】 <br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br />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br />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br />【典例分析】 <br />一、【202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br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br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br />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br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br />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br />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br />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br />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br />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br />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br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br />可得耶? <br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