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
pdf
2023-10-01 22:12:02
11页
<br /> <br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 <br />一、必备知识 <br />[备考指导] <br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 <br />1.全国新课标卷一直选用常见成语作为命题材料。从上表各年各卷的考查内容就可看出这一点。因此,<br />要多了解成语的独特之处:语法结构、成语来源、词性特点等。 <br />2.考查重点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干扰项多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br />不一致的词语。要多关注时事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成语,特别是那些容易出错的成语。 <br />3.熟语的考查多是四字成语使用正误的判断或四字近义成语的差异辨析,重在用法,要求考生能从熟<br />语的意义、对象、色彩和语法功能等方面来理解和使用。无论是识正误,还是辨差异,平时都应多训练,<br />多积累,多思考。 <br />成语使用的正误识别,以考查常见成语为主。《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为选择题,在四个成语使用的句<br />子中选择使用不恰当(或正确)的一项。高考成语题的考查范围涉及三个方面:①对成语意义的正确理解;<br />②对成语使用对象的准确把握;③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与语境感情色彩的准确判断。 <br />(一)成语使用正误识别 <br />[解题指津] <br />解答成语考查题,理解成语的含义固然重要,但还应把握语境,综合考虑成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br />度、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范围大小、搭配习惯、文化习俗等等。具体来说,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经常<br />要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br />1.溯本求源,谨防望文生义 <br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保留着独特又有<br />些生僻的古义。 <br />很多成语的含义,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br />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使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br />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望文生义。<br />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而是“修改”之意。 <br />成语多源于典故,有特定的生成背景,如“风声鹤唳”指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br />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故不能望文生义成“风的响声、鹤的叫声”。再如“登<br />高自卑”并非“登上高山很自卑”的意思。“自卑”在文言文中是两个词,“自”是介词“从”的意思,“卑”<br /> <br /> <br /> <br />是“低处,低下”的意思。“登高自卑”的本意是登山要从低处开始,后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br />再如“求全责备”中的“责备”是和“求全”并列的两个语素,“责”和“备”分别是“追求”和“完备、<br />完美”的意思。 <br />2.看清对象,谨防张冠李戴 <br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范围,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br />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其把握不准,<br />就极易扩大或转移使用的范围。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人物<br />名声显赫。“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性。“刚柔相济”指刚强的<br />和柔和的互相调剂,使恰到好处。此成语多用来指精神气质方面的对象,而不能用来形容“舞者形体”。“擢<br />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此成语不能形容小说数量多。“倚马可待”指靠着即将出<br />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不能用于书法作品。容易张冠李戴的成<br />语还有:行云流水、一挥而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破镜重圆、比翼双飞、耳鬓<br />厮磨、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汗牛充栋、呼之欲出、韦编三绝、洛阳纸贵、日理万机,等等。 <br />3.明晰感情,谨防褒贬误用 <br />从感情色彩方面来考虑,成语一般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使用成语时,要明确其感情色彩,避<br />免褒贬误用。有的成语意义较为复杂,感情色彩呈现两面性。如“想入非非”,指胡思乱想,多含贬义;<br />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属中性。“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境界或环境优美的地方,含褒义;比喻<br />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