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40页)
pptx
2022-03-03 17:26:09
40页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段充满动荡与战争的历史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东周开始,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发。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本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在春秋中期,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在北方战火暂时得以平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逐渐发展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一本好看的历史书《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但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记载的时间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编历史的方式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编历史的方式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记载的时间⑤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历史的方式史书体例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
一个可怕的危局1、大国(秦、晋)围攻小国(郑);2、道义不占优势(无礼于晋,贰于楚);3、南北夹攻,退无可退。所以佚之狐说:“国危矣。”
周朝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晋的始封国君叔虞是周成王的亲弟弟,被封为侯,地位很高。国君姓姬。秦的始封国君造父只是周穆王的车夫,被封为伯,地位不高,但秦地处边疆,地域广阔,逐渐强大起来。国君姓嬴。郑国的始封国君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被封为伯,郑国曾经强大一时,但长期内乱,又被晋国和楚国轮番欺负,本文故事发生时已经衰弱。国君姓姬。
晋文公重耳,即文中的晋侯,曾被自己的老爸晋献公驱逐追杀,流亡国外十九年,几乎走遍全中国,当他来到郑国时,未被重视。(可想而知,我要是郑伯也不重视他。)郑处在晋和楚两个大国的夹缝中,只能两边讨好。结果这成为他的“罪行”。(小国活得多憋屈!)
公元前630年郑新郑函陵氾水秦晋晋军秦军
一个挺身而出的男人1、有人冒险大力推荐;(若使……师必退)2、他遭受过不公的待遇,有怨言;(有怨言就意味着还想证明自己)3、国君的诚心道歉;4、切身的利益相关。一个上下齐心的国家
秦军氾()南无能为()也矣共()其乏困秦伯说()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éifÚgōngyuèfánfÚzhuì若不阙()秦quē夜缒()而出zhì失其所与(),不知()yǔ
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何厌之有(矣)(供)(悦)(智)(餍)
古今异义(古/今)贰于楚也今有急而求子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亦去之(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儿子)(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出使的人/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那个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的动作)
用作动词2.且贰于楚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秦伯说,与郑人盟4.邻之厚,君之薄也词类活用现象
用作动词2.且贰于楚(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3.秦伯说,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4.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变得弱小)词类活用现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夜缒而出3.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状语词类活用现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名词→状语词类活用现象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名词词类活用现象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动词→名词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1.臣之壮也2.越国以鄙远3.共其乏困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1.臣之壮也(壮年)2.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3.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词类活用现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使动用法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3.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侵损、消减
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头脑清醒“霸主”理智判断深明大义“志士”知难而上“勇士”机智善辩“辩士”慧眼识才“伯乐”分析人物形象烛之武佚之狐晋文公
特殊句式()辞曰:“臣之壮也”()许君焦、瑕夜缒而出敢以()烦执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
特殊句式(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敢以(之)烦执事(宾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省略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特殊句式(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之一,加重语气,不翻译。)
亡郑而有益于君(亡郑而于君有益──介词结构“于君”做后置状语)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介词结构“于晋”做后置状语)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介词结构“于楚”后置做动词“贰”状语)佚之狐言于郑伯(佚之狐于郑伯言)特殊句式
1、而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虚词
2、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把,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来,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虚词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虚词
虚词4、之①辍耕之垄上到,动词②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代词③是寡人之过也的,助词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助词,不译
知识点检测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A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B.子犯请击之C.行李之往来,工其乏困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见秦伯B.朝济而夕设版焉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
4.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郑既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不同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也相同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相同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也不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