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二上第二单元《树之歌》导学案
doc
2021-09-04 18:23:47
5页
2《树之歌》导学案课题树之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教学重难点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掌握8个木字旁的生字;朗读、背诵儿歌;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名句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1.课件出示课后最后一题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并理解句子的意思。2.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句子,引出课题“树之歌”。1.朗读句子,要读准字音,了解句意。2.自由朗读句子,齐读课题“树之歌”。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句子的相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二、合作交流,实际字词(用时:25分钟)1.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树。2.要求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活动,认读11种树的名字,出示合作提示:(1)组长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带有11种树的名字的字条,组织学生自我检测。1.听读:思考并圈出11种树的名字。2.根据老师提出的小组合作提示,展开互助学习活动。(1)逐一认读识字条上的11个词语,圈出读不准的生字或词语。1.要关注学生的预习成果,重点针对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展开学习,增强识字实效。2.重点正音:“杉”是翘舌音,“松”是平舌音,“桦”读四声huà。5,(2)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3)组长针对同学圈出的生字再次指名读词,要让每个同学认识所有的生字。3.课件出示植物园情境图,引导学生展开认树游戏,巩固11个词语。4.在课件中放大11个词语中的生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5.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小树上的字组词、造句。6.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如果认识同伴圈出的字词,就大声示范并领读,如果遇到小组同伴都读不准的字词,就到课文中或认字表中查找音节,拼一拼,读一读。(3)认读生字,相互纠正,将每一个词语都读准。3.做游戏,认词语。4.读字,说出自己识记这个生字的好方法,就可以得到这棵小树(图片)。5.读出小树上的字,组词、造句。例如,杨杨树小区门口有一棵杨树。6.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正确断句。3.这11个词语中的生字大部分是木字旁的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元化识字,比如用字理识字法记住“杉”;用对比识字法区别“桂”与“挂”;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枫”“桐”;用编字谜的方法识记“松”——一个老公公靠在树上。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杨、桐、枫、松、柏、棉、杉、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的注意点。3.范写生字,重点讲解木字旁的书写要点和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领。4.指导学生临写,并巡视指导。5.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1.认读生字,观察并交流:这些生字都是带有木字旁的字,都是左右结构。2.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注意点。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4.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5.全班同学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不足,并改正。学生往往追求写,忽视了对生字的观察,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老师的范写,多观察书上的生字,练写后还要对照老师展示的作品观察自己的书写,从中积累经验。5,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会的写字和识字的方法。2.拓展延伸:课文中的11种树各有怎样的特点?回家后继续读课文,找一找答案。1.在回忆的过程中明白:要善于观察生字,根据字的特点选择识字方法。2.将自己找到的树的特点说给家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答案。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读文,一边读一边找出各种树木的特点,还可以动笔圈出表示特点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1.出示生字卡片(杨、桐、松、柏、棉、枫、杉、桂、梧、桦),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2.出示本课11个表示树名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并选择最喜欢的树或最熟悉的树,介绍样子。1.朗读生字,并组词语,在说词语的过程中可以想一想带有生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语。2.(1)朗读词语,注意“杉”是翘舌音,“松”是平舌音,“桦”要读四声huà。(2)介绍树的样子时要说完整的句子。组词时,学生很少想到四字词语,更很少想到成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类似交流,如:松柏常青、百步穿杨、丹桂飘香、枫叶似火等。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11种树的特点。2.引导学生朗读第一句。(1)用展示台展示课前准备的多片树叶实物,引导学生辨认。(2)思考并回答:第一句介绍了哪些树?各自有什么特点?3.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句。(1)课件出示枫树和松柏的图片,引导学生辨别。1.自由朗读,每读完一句想一想: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2.朗读第一句。(1)组内交流,辨认老师展示的各种树叶。(2)思考并交流:第一句中介绍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3.朗读第二句。1.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语境理解儿歌中“披绿装”“活化石”“满院香”等词语,把识字词和读文结合起来。避免出现第二课时满堂分析课文的现象。2.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中的“5,二、读中感悟,巩固字词(用时:26分钟)(2)引导学生回答:第二句介绍了什么树的什么特点?朗读相关句子,并背诵。4.引导学生朗读第三句。(1)组织学生交流:这句话中木棉和桦树有什么不同?(2)课件出示木棉树和桦树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视频或图片中的环境辨别两种树。(3)组织学生以对对子的方式朗读并背诵。5.引导学生朗读第四句。(1)组织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银杏和水杉被称为“活化石”?(3)引导学生背诵第四句。6.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并背诵。(1)根据图片上叶子的颜色辨别枫树和松柏,并结合图片背诵对应的句子。(2)交流明确:第二句介绍了枫树和松柏,枫树的叶子一到秋天就红,松柏的叶子四季都是绿色的。(3)联系生活,通过朗读,在语境中理解“披绿装”的意思。4.齐声朗读第三句。(1)小组交流:木棉喜暖,桦树耐寒;木棉在南方,桦树在北疆。(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长在暖暖的阳光下的是木棉,长在冰雪中的是桦树。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3)对对子朗读并背诵。如“喜暖”对“耐寒”,“在南方”对“守北疆”,感受句子的工整对仗。5.自由朗读第四句。(1)自由交流,读一读课前搜集的资料,还可以出示搜集的照片,介绍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活化石”。3.指导学生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儿歌每一行的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在南方、守北疆、活化石、满院香”等词语要重读,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感受儿歌节奏韵律。可采用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儿歌韵味。4.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时,可借助填空、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背诵,如“杨树___,榕树___梧桐树叶_____”,让学生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5,(2)交流银杏和水杉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3)先读熟句子,再背诵。6.借助图片朗读并背诵课文。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写字表的“壮”和“化”两个字,指出难写的笔画。2.范写,一边写一边说清每一个笔画的书写方法。3.指导学生在写字表中练习书写。4.巡视,予以个别指导。1.观察生字,要明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一边观察,一边书空,要听清老师讲解的要领。3.先观察生字,再临写,最后练写。4.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书写。壮”右边的第一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化”右部第一笔是撇,不是横。四、完成练习,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1.把你今天了解的树介绍给家人。2.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1.介绍时,可以请家人补充你的讲解。2.背诵关于树木的谚语,有兴趣的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句子的意思。1.背诵关于树木的谚语,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不要求学生都理解句子的意思。2.建议家长和学生互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拓展的知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