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6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检测(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6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检测(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docx 2022-03-10 19:04:49 4页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大型商场中的书店,有着独特的生存模式,例如地方政府为了繁荣地方文化提供财政补贴,书店在自家店里搭售文创产品、咖啡以增加收入。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下,书变得无足轻重了,它被抽象化,变成一种被供奉的商品。面对一家书店的开业,大家讨论的是怎样把书店变成“产品”,这种观念有一个前提:书本身并不重要。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地方出现了“网红”书店,这些书店靠始终坚持给读者带来文化幸福感的理念获得了口碑。这样的书店,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它们更接近文化,更远离商业。市场的逼迫一直都在,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就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是再雪上加霜。新媒体时代,“最美书店”成为一个传播学上的噱头。人们会对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津津乐道,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海明威、萨特这样才华横溢的文化人出入。即便是巴黎这样杰出的城市,也会因为这样的文化地标而多几分魅力。任何一个有文化的城市,都不是靠大建设而声名鹊起的,(      ),最终才形成一个传统的。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书本身并不重要”前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B.这是胡先生的座右铭: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C.朋友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这次诗会就要圆满结束了。D.姐姐嫁了不错的人家,弟弟考上了大学,他自己的生意也走上了正轨:他们家终于过上安稳日子了。答案:B解析:B项和文中“书本身并不重要”前的冒号均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列举省略。C项,用在称呼语的后面。D项,表示总结上文。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就应该有包容之心,至少不能再雪上加霜。B.一个城市即使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更不能再雪上加霜。C.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就应该有包容之心,更不能再雪上加霜。4 D.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答案:D解析: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如果”位置不当;二是假设关系不成立。A项,语序不当,“即使”应移到“一个城市”之后;“即使……就……”不搭配,应改为“即使……也……”。B项,“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更不能再雪上加霜”递进关系不成立。C项,语序不当,“如果”应移到“一个城市”之后;“应该有包容之心,更不能再雪上加霜”递进关系不成立。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是靠一个个书店,靠一个个文化人,经过漫长的积淀B.而是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书店,靠一个个文化人C.而是靠一个个文化人,靠一个个书店,经过漫长的积淀D.而是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文化人,靠一个个书店答案:A解析:前面是“不是靠……”的句式,因而括号内的语句应是“而是靠……”,这样衔接更紧密,故排除B、D两项;根据前文,应先说“书店”,然后说“文化人”,故排除C项。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读书的意义俞平伯①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是对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浏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然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②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泳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不见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话。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4 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拿来开玩笑的,若回答说不知道,那未免煞风景。纪回答得很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③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唯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④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⑤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⑥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我们应如何欢喜惭愧,却不可有恃无恐。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是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的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历史事实俱在,不容易否认的。⑦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耸人听闻,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的人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4 或者不多罢。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了。(选自《俞平伯文集》,有改动)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古人总结出的求学的宝贵经验,作者一开始就加以引用,是为了从反面切入话题,增加文章的针对性。B.作者特别赞赏中国方块文字的重要意义,非常深刻地批评了少数人用音标文字代替方块汉字,以避免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建议。C.本文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从读书想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不但视野开阔,而且思想深刻。D.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通篇娓娓而谈,说理透彻;语言平实通透,充满感情,读来饶有兴味,启人深思。答案:B解析:B项,“非常深刻地批评了少数人用音标文字代替方块文字,以避免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建议”属无中生有。5.本文标题为《读书的意义》,第⑥⑦两段却花费大量笔墨谈文字和文字教育,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参考答案:文字寄托着文化,从中我们可以通解先民的情思和智慧;文字在无形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统一;文字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民族、国家的前途。因此,论述了文字和文字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意义。解析:第⑥段主要阐述了文字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字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第⑦段分析文字教育与民族、国家的前途的关系,这些都是从侧面论述读书的意义。6.文中说:“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学校教育中重传授教导,轻潜修读书、深思钻研的弊病。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缺少独立的思考、体悟,这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结果将会是慢慢地使学生丧失对读书求学的兴趣。解析:这句话点明了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个问题对读书的影响,分析在校学生对读书没有兴趣的原因。回答时要结合作者的主要观点来分析。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