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2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2022-03-23 10:00:09
4页
第21课《伶官传序》课题伶官传序欧阳修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本文重要文言句子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把握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要词语难点把握文章脉络教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把握本文论证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4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分钟) 一、 导入新课(以课文注释导入)文章的题目为《伶官传序》,被立传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作者为何要给他们立传?明确:“伶官”是封建时代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作者写此文并冠以短序的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的历史教训,戒除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二、 理清结构,把握意脉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2、翻译主要文句,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3、把握材料和观点关系,理清思路(1) 从对题目的分析可知,此文是借历史材料来证明观点的,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历史事件对应的文字?明确:“世言晋王……何其衰也!”(2) 作者由此事悟出了那些道理?“满招损,谦得益”“有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 学生自行轻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译读课文[来源:Z.xx.k.Com]1、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试译课文,找出自己译不通的句子。2、学生提出自己译不痛的语句,请能译通者翻译学生自读课文正音。强调:矢(shǐ) 盛:shèng(盛衰之理);chéng(盛以锦囊) 函(hán)①找出论点。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3)翻译“岂得之难而失之抑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把握“抑”字前后选择关系,理解“人事”含义(4)观点若想让人信服,材料必须能充分论证观点,请认真阅读事实材料,谈谈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的?重点翻译: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趋,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手,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整个二三段的议论过程,对应的是第一段的那一句话?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葸在强调后者。 ②找出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转败、教学内容个案调整4
教学过程4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提出文言前置状语句的概念以及特征:概念:能翻译成“当……的时候”“等到……的时候”等的语句。类型1:“也”字结尾句。特征:“也”前为主谓结构。例句: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类型2:“方”字打头句。特征:“方”后往往跟着一个或若干个主谓结构甚至是复句式短语。例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类型3:“及”字打头句。特征:“及”后往往跟着一个或若干个主谓结构甚至是复句式短语。例句:及仇雠已灭,……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讲析课文: 1、 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 (实际上是史论)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现代语意思是:盛衰在于人事。 3、由第1段可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一问:例证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二问: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1、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2、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3、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4、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一极盛到极衰,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板书作业教后札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