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9 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五下)

9 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五下)

pptx 2022-03-25 09:28:06 48页
剩余4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责任”1.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单元主题:语文要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代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的这句名言,是千百年来人们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现在,一起来学习第九课,通过三首古诗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案匹配版9古诗三首五语下统编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仞、岳”2个生字,会写“仞、岳”等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从军行参军。标题中加“歌”“吟”“行”等多为乐府诗。“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快要天亮。出门感到一阵凉风。从诗题来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诗人在秋天黎明时出门迎凉的感想。)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诗人简介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示儿》《书愤》《游山西村》等。 0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0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初读感知 朗读节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rènyuè朗读节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摩“广”的撇稍长,半包围里面的笔画较多,要写得匀称紧凑。书写指导辨字识记揣摩摩拳擦掌魔鬼风靡一时 遗“辶”三笔写成,捺伸展,托住“贵”,“贵”的“口”要扁,下横略长。书写指导辨字识记遗憾不遗余力派遣调兵遣将 借助注释或生活经验,大致了解这两首诗诗意,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同桌交流。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古诗解读注释【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翻译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前两句诗,诗人用几个词语描绘出一幅边塞风光图,你在这幅图中仿佛看到了什么?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关孤单地矗立在荒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样的画面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荒凉、孤寂、压抑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生活的艰苦。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诗解读注释【金甲】战衣,金属制成的铠甲。【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翻译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突出了戍边的时间长,战斗频繁。边塞黄沙漫天,将士们英勇搏杀,浑然不顾铠甲被磨破或被刀剑刺破,依然勇往直前。表现了他们誓死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主旨探究《从军行》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苦和将士壮志报国的崇高精神。反映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大家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古诗解读注释【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翻译长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高高的华山高耸接入青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滚滚黄河东流入海;华山巍然屹立,直耸入云。)夸张化静为动这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山河,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古诗解读注释【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宋朝老百姓。【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翻译长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高高的华山高耸接入青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泪尽写出了遗民百姓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读来令人心生酸楚,催人泪下。这种痛苦、失望的心情仅仅是写遗民的吗?跟诗人有没有关系? 背景简介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主旨探究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他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 大家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目标:1.会认“蓟、涕”等4个生字,会写“涕、巫”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第二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黄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人在听闻叛乱被平定的消息,知道自己可以还乡的时候写下的一首诗。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代表诗作有《登高》《江南逢李龟年》《望岳》等。诗人简介 写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0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0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初读感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朗读节奏jìtìxiānɡchánɡ 涕“涕”字整体左窄右宽,“弟”的长竖要直,长竖两边左窄右宽。书写指导辨字识记鼻涕痛哭流涕楼梯表弟 结合注释,和同桌一起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吧。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古诗解读注释【剑外】池岸指诗人所在的蜀地。【蓟北】水中的波纹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今在河北省北部。翻译在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古诗解读注释【妻子】妻子和孩子。【漫卷】胡乱地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翻译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古诗解读注释【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春天。翻译在白天便放声高歌、开怀畅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古诗解读注释【即】立即。【便】就。翻译我想立即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家乡了,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喜欲狂) 从诗中找一找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诗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从“涕泪满衣裳”中能感受到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特别激动。“漫卷诗书”表示诗人把书随便卷起来就放在一边了,从这样的动作中能看出诗人的开心、激动。从“白日放歌须纵酒”可以看出诗人的狂喜,大白天就开始唱歌、喝酒,喜形于色。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讨论交流诗人已经“还乡”了吗?这句诗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诗人还没有还乡,这句诗是说正好和春天作伴一起返乡,表达了作者愉快、轻松的心情。) 讨论交流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巴峡”到“巫峡”再到“襄阳”最后到“洛阳”实际距离并不近,读诗时为什么觉得这些地方仿佛离得很近呢?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即从”“便下”等词让人感觉很迅疾,仿佛距离并不远,从中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与急切。) 主旨探究诗歌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想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再次齐读古诗,尝试和同桌互相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