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部编四下语文)
pptx
2022-04-05 18:00:03
37页
四语下教案匹配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双龙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城北8公里西南山麓。洞口两侧分悬钟乳石,形如龙头,非常逼真,故名“双龙洞”。
交流: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信息?了解游记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何时何人何地何事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自读课文,读正确字音,读通顺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与同桌讨论解决。初读课文
浙簇臀漆蜿蜒罗杜鹃窄郁肩移额陆乳笋端源zhècùtúnqīwānyánluódùjuānzhǎiyùjiānyíésǔnduānyuánlùrǔ
浙江罗店杜鹃一簇狭窄森郁肩背臀部移动额角登陆漆黑蜿蜒石钟乳石笋变化多端上源你理解这些词语吗?与大家分享。
变化多端思考:选出“变化多端”中“端”的正确释义。端:①(东西的)头。②(事情的)开头。③原因;起因。④方面;项目。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边看示意图,边读课文﹐想想作者分别写到了哪些地方,画出相关句子,并在图上填一填。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读一读相关句子: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这就到了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明线
课文还有一条暗线,我们也来找一找相关句子。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泉水流经的路线暗线
指导书写左窄右宽左右等宽上下结构说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半包围结构臀窄罗笋肩浙杜陆端源鹃郁移额乳
上部短撇与点要协调;下部三横间距均匀,长短有变化。
“户”撇展开;“月”撇变竖,大小适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叶圣陶先生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些地方?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移步换景读第2、3自然段,思考: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圈一圈。映山红、油桐、沙土、山、溪流
读读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说说感受。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景色明艳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溪流欢唱
讨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山势变化流速变化声音变化
品味重点浏览第4~7自然段。在此过程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刺激,感受最深?孔隙查字典,说说意思
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孔隙特点的句子,并写上批注。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窄小借具体化的事物描绘抽象的事物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用真实的感受描绘抽象的事物
自读第6、7自然段,小组内交流读出了内洞的哪些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黑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奇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大
从写作的角度想想,为什么叶圣陶先生只写了像黄龙、青龙的石钟乳,而对其他内容一笔带过?有详有略,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感受。
阅读写外洞的这一部分内容,思考:外洞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宽敞、大
课文中除了反复出现叶圣陶先生的游踪,还有什么也反复出现?溪水游览的顺序溪水的来路“顺”的线索“逆”的线索
写作延伸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运用本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游记,先写出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结构梳理17记金华的双龙洞神奇美丽抓特点景随人变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明艳宽宽敞窄小黑、奇、大
课后习题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了孔隙非常小:①船小——两个人并排仰卧。从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②行船的方式——工人拉。因为空间小,所以不能划船,只能拉船进出洞。
③乘船的动作——“贴”在船底平躺。④感觉——挤压。作者用“感觉……又感觉……”写出了自己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进内洞时的真实感受,并用“要是……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出当时真实的感受,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