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精简版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精简版教案

docx 2022-04-09 15:00:07 5页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教学要求1.会认“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会读“航行、取乐”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表现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及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4.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重点难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2.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3.体会船长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学课时2课时1.会认“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会读“航行、取乐”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多媒体。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跳水运动员跳水比赛的视频。2.视频中的人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吗?(喜欢)3.谈话揭题: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但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海上故事。(板书:跳水)学生齐读课文题目。5 4.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制度。作品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 再读感知,弄清结构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互相交流,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课文层次,教师总结。(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更加放肆。(板书:起因——水手戏猴、猴子放肆)(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走上最高横木追猴子,遇到生命危险。(板书:经过——猴戏孩子、孩子追猴、走上横木)(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甲板。(板书:结果——船长举枪、孩子得救)四 细读课文,了解联系1.指名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说说课文中都有哪些人,简单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五 课堂总结,熟读课文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了课文层次。2.熟读课文。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课文,掌握字词,弄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然后鼓励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品味重点词句,进而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当时情况的危急;最后让学生了解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使学生明白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还有生还的希望。5 1.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表现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体会船长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多媒体。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让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弄清了课文层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二 自由读文,了解起因1.第1自然段交代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非常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更加放肆起来”?3.过渡:第1自然段中“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看猴子能放肆到什么程度。三 继续读文,了解经过1.了解故事的发展。(1)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从哪儿能看出猴子“更加放肆起来”。(2)“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3)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①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②学生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教师小结:水手们的“笑”使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从而去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4)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由于猴子的戏弄,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5)过渡:随着猴子“更加放肆起来”,故事继续发展,孩子陷入危险之中,故事进入了高潮。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看看事情会怎样发展。2.感受故事的高潮。(1)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5 (2)联系上文,小组交流:孩子为什么会走上最高的横木?①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大笑,孩子哭笑不得。猴子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大笑”,孩子“哭笑不得”,感觉很尴尬)②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同时,“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人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③猴子抓着桅杆往上爬,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猴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3)孩子此刻的处境如何?(十分危险)从哪儿看出来的?①水手们的表现:“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说明了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处于非常危险境地。②孩子所处的位置:“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说明了桅杆很高,横木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很大,而且横木很窄,孩子的处境很危险。③孩子的表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4)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害怕及他处境的危险。(5)过渡:读到这里,你是什么感受呢?(担心、害怕、紧张……)你想救这个孩子吗?(想)快想想办法救这个孩子。(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或棉被、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看看孩子是怎样得救的。四 自读自悟,了解结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5、6自然段。教师引导并小结。1.“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时候”是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的果断处理)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这时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3.船长救孩子的办法好吗?为什么?(好。往水里跳,孩子因为水的浮力不会摔伤;落水后,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4.和船长的办法相比,我们刚刚提到的其他办法有什么不足?(铺海绵垫或棉被既费时间,又不一定与孩子下落位置一致;用人接距离太远、冲击力过大也不一定安全;求助直升机需要很长的时间)5.船长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孩子得救了)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大家救人心切,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7.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心目中的船长吗?(沉着、果断、机智……)5 8.第6自然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结尾照应课文题目,“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作为题目,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9.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甲板)10.指导朗读:读出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五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遇事不要慌,要冷静思考,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2.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船长)佩服他什么?(佩服他的沉着镇静、机智果断)(板书:沉着镇静、机智果断)3.说一说。(1)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失足跌到甲板上,差点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不是勇敢,是莽撞。今后做事你一定要三思而后行)(2)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说些什么?(你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源自你丰富的经验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这展现了你极大的人格魅力)(3)此时此刻,你想对水手们说些什么?(开玩笑应当看场合、对象,莫让玩笑酿成悲剧)4.假如你就是当时船上的一名水手,你会怎样向别人讲述这件事?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让学生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专心地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真切理解“绝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船长的机智、果断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跳水起因——水手戏猴、猴子放肆经过——猴戏孩子、孩子追猴、走上横木结果——船长举枪、孩子得救船长沉着镇静、机智果断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