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 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 名师教学设计

docx 2022-04-11 16:00:08 11页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18小猴子下山【课前解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经历和结果,说明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做事不专心,是不会有收获的。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故事情节单纯明白,易于被少儿读懂。关注文中插图: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在词句学习时,重点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说话。关注文章构段: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解课文内容,读懂童话故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取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推断。关注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以合体字为主,其中9个表示动作的词“结、掰、扛、扔、摘、捧、抱、蹦、追”中5个是提手旁。教学中可运用形声字特点进行归类识字,也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等帮助学生理解字义。2.写字:本课要书写7个生字,其中“瓜”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非”字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瓜”字注意与“爪”字区分。【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形式的词语。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教学重点】1.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11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字,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认识并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语;【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出示课件1:教师过渡:同学们都有答案了,一起叫出他的名字吧!他就是小猴子。出示课件2:教师引导:一只调皮的小猴子下山来了,可是却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走进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请跟老师齐读课题。(板书:小猴子下山)出示课件3:11 (设计意图:猜谜语的形式进入课堂,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使课堂充满情趣。再设疑“调皮的小猴子下山来了,可是却垂头丧气的回家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过渡:小猴子下山到底都看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94页,结合自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4: 2.指名分段开火车式朗读课文出示课件5:过渡:现在老师想请六位小朋友每人一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引导点评:听同学们读完后你最喜欢谁的朗读呢?说说自己得理由。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课件6:带拼音的词语。11 (1)过渡:孩子们,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词会读吗?请一位小老师来领读第一行,如果你认为他读的正确请大声跟读。指名分行读,师生正音,再齐读。(2)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读一读没带拼音的词语。出示课件7:教师引导:读了这些词语,你有怎样的发现呢?预设1:从字音我发现“摘,扔,追”都是翘舌音。预设2:我发现“扛,扔,捧,蹦”他们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又是左右结构,后鼻音。预设3:掰,扛,扔,摘,捧,抱,都是表示动作的,他们都有手。教师跟进:与手有关的字大多数都是提手旁,提手旁表示它的意义,还有“掰”两只手把东西分开,就是掰,这是一个会意字。过渡: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提手旁的生字,或者在识字表找找提手旁的字。学生举例:操、拔、拍、挑、招、据。 教师引导: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字,结合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这几个生字:“掰、扛、扔、摘、捧、抱”。请同学们读一读,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演一演。出示课件8:4.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读读这些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9:11 (1)出示又大又多、又大有红预设:它们是“又_又_”形式的词语。过渡:试着填一填。预设: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脆又香、又松又软。请生领读巩固练习。教师引导:我们再来看这个词语——蹦蹦跳跳,请你读一读,思考像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哪些?预设:高高兴兴、多多少少、快快乐乐。教师引导: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领读吧。 5.指导书写。出示课件10:(1)书写提示: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关注“非”的书写:一要注意左竖短右竖长;二要注意横的长短不同,中间的横最短而且写在横中线;三要注意笔顺要正确。“块、往”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和笔画的穿插。“常、空”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两部分的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2)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识写结合”的原则展开教学,即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把生字再送回到课文中,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地方?2.出示小猴子下山路线图: 预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出示课件11:11 小结:小猴子去过这么多地方为什么最后还垂头丧气地空手回家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学习。出示课件12:四、板书设计18.小猴子下山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扛”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这些地方。现在你能不能不用上“一(   )11 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出示课件13:2.过渡:这只调皮的小猴子下山后干什么了呢?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这个故事。出示课件14:3.教师过渡:读完课文后,请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填一填。出示课件15:(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夯实基础,理清文章思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研读重点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过渡: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表情、动作、语气来学讲故事。看课文哪自然段是讲这幅图的?出示课件16:11 (1)出示第一自然段:这段话共有几句话?(2句话)分别请同学读,第一句话写什么? 指名读: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提问1:小猴子为什么高兴?(生回答再指导读“又大又多”)(板贴:又大又多) 提问2:小猴子看到玉米又大又多会干什么呢? 引导识字:你来带大家读读这个生字吧!(板贴:掰)出示课件17: 导学:那我们能看着这个字来做动作吗? 出示“掰”字源理解掰的意思,指导理解:是呀,用两只手把一样东西分开就是掰!来,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读读这个字。引导学生结合图边做动作边读:看看小猴子是怎样掰玉米的?一起读两遍“掰玉米”。学习“扛” 过渡:这个字请你来读!你也来读读!(快速读字)(板书:扛)引导:谁也来做做这个动作?紧接着提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啊?预设:因为玉米很大很重。 引导理解:原来是这样啊!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很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出示课件18:11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呢?出示课件19:引导:请你结合图试着填一填?谁来说一说。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看,桃子长得怎样呢?预设:桃子长得又大又红。(板书:又大又红) 提问2:小猴子看见桃子又大又红怎么做了呢?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预设: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板贴:扔、摘)提问:是呀,小猴子看见它的最爱又大又红心情是怎样的?预设:非常高兴女生男生分别读。3.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出示课件20:过渡:课文的第2自然段也是几句话?(2句话)第一句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第二句写它看到什么非常高兴就干什么了。下面就按这样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两幅插图编故事,同桌互相讲一讲。 11 4.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21:过渡: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因为他三心二意的老毛病又犯了?结果呢?预设: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了。(板书:空着手回家去) (设计意图:教学时结合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句式,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第二段。利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三、四段的内容,培养孩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简单推断出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三、提升主题1.过渡: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结果怎么样?预设:小猴子下山想找吃的,结果空着手回家去。追问:是吃的没有吗?为什么会空手而回?预设:有很多吃的,因为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所以空手回家。出示课件22:2.引导理解: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几天之后,它又准备下山。下山前,你有什么要嘱咐小猴子的吗?预设1:小猴子这次下山一定要吸取上次的教训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做好一件事。预设2:小猴子这次下山你去摘点玉米和桃子回来吧,其他的东西都不要。  (设计意图: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在学完课文后,借助“自己要嘱咐小猴子什么?”这样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的理解。同时,为后续引导学生需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做铺垫。)四、扩展延伸 总结:玉米、西瓜、桃子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感到非常后悔和难过。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误。但我们在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后,积极改正才会变得更加聪明能干起来! 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要准备第二次下山去,这次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同学之间互相试着说一说吧。出示课件23: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试着创新说一说《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尽量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讲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始终如一的道理。)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边读边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模仿小猴子的动作、神态,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课文学习方面,由细节到整体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为学生学习三、四自然段的自主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年级小学生拥有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结束的时,提出一个问题:“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试着简要创编故事,能够表述完整即可。学生渴望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都想把自己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这样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发展语言表达能力。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