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作业1—《草船借箭》活动案例
doc
2022-04-13 00:02:02
6页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作业1—活动案例要求:请提交一份在教师支持下学生用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案例描述,案例中需要包括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成果、教师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建议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草船借箭》活动案例一、问题情境《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下发生的。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设了一个计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确智慧非凡。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内容涉及历史故事人物、军事、天文、地理等知识,趣味性强,能充分满足五年级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适宜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导入新课时利用视频播放软件暴风影音播放MP4视频: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播放完毕后用PPT出示歌词,学生阅读歌词,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趁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6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诸葛亮明和周瑜这两个人物的?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教师检查学习效果,评价指导。(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用PPT出示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全班交流,教师订正。(三)细读课文,了解起因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用PPT出示思考问题:(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4)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意思?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②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56 )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顾全大局。)2、全班交流: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3、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4、教师小结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四)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PPT出示思考问题: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3、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请默读课文3~5自然段,把书上有关句子标出来。4、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2)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3)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五)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朗读读课文6~9自然段,PPT出示思考问题:6 (1)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从“大雾漫天”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情况:到处都是大雾。)(3)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5)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7)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2、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六)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2、结合课文说感受。(1)小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PPT展示评议结果: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3、教师小结:6 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神机妙算、宽厚待人、顾全大局。三、学习成果根据小学生具有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学习,因此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中自己阅读、思考、质疑,达到获知、探索问题之目的。1、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2、课文结构严谨,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性格,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在探究型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通过利用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设计多种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合作学习,探索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跟踪与实时记录问题解决过程,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查漏补缺。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较好,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比较好。四、教师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有着支持学生学习的强大潜力,学生借助技术来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应用知识,尝试将问题解决过程可视化,发展了探究学习能力和自主构建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作用:1、教师在熟练掌握电子白板、暴风影音、Flash和PPT等6 信息技术工具的基础上,创设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技术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用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人物的心理、性格等特点,并不需要像传统教学中那样由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奠定了教学目标实现完成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拓宽了知识的形成渠道,化解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引入了人性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五、小结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把语言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整合使得原来的死知识变得具体、直观、生动了,使得课程整合和改革具备了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的转化。我使用电子白板、暴风影音、Flash、PPT和微课等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与解决问题,实现了课堂交流互动、课堂教学的整合。在以后教学中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