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语文园地六教案与反思(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与反思(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

docx 2022-04-22 15:01:24 4页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习与夏天相关的词语。2.掌握识字方法,扩展识字量,乐于与他人交流识字的收获与感受。3.学会仿照例句把句子说具体,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学习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端正。4.朗读并理解谚语和短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名句,朗读短文。难点:掌握识字方法,学会仿照例句把句子说具体,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习与夏天有关的词语。(重点)2.掌握识字方法,扩展识字量,乐于与他人交流识字的收获与感受。(重点)3.学会仿照例句扩句子,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学习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端正。一、导入我们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与夏天有关,你喜欢夏天吗?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对夏天的认识。夏天已经到来了,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二、识字加油站1.学生自由认读四行词语,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分行朗读词语,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正音:强调“汤”“萤”为后鼻音,“扇”“织”是翘舌音。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熟字组词。如,木棍、棍子等。(2)词语归类。如,夏天的食物:冰棍、西瓜、绿豆汤;夏天的用品:凉席、蚊香、花 露水、蒲扇、竹椅。(3)通过“看图贴词卡”游戏巩固识字。4.拓展:结合生活经验拓展其他与夏天有关的词语,进行积累。三、字词句运用1.出示课本例句。(1)指名读这三句话。(2)说说这三句话有什么变化。第二句、第三句多了哪些内容?(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在山坡上”,第三句比第二句多了“弯着腰”)(3)揭示扩句训练点:通过补充(怎么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把句子说具体。(4)扩写模仿。出示“小鸭子游泳”。小组讨论如何扩写,讨论完汇报讨论结果。(5)选取优秀的仿写作品进行展示。出示例题,多加练习。2.读一读,加标点。(1)朗读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逗号:短暂的停顿。句号:一句话完结。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常带有“吗、呢”等疑问语气词。感叹号:感叹语气,常常带有“啊、呀、哇”等感叹词。(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完成后老师对答案。(3)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句子,学生了解抄写格式。(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上下左右要对齐,大小相似,字匀称)(4)带着感情朗读句子,读好语气。四、展示台1.准备道具,展示包装盒上的文字,请同学来读一读,通过食品的包装主动识字。2.在生活中,除了食品包装袋上,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认识到更多的汉字呢?(知识拓展,激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扩大识字量)五、课堂小结生活中处处能识字,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不但能在食品包装袋上认识汉字,还能从更多的地方认识汉字呢!请同学们回家后收集你从别的地方认识到的汉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第2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气象谚语,初步懂得通过观察自然界有趣的现象可以预测天 气的变化。(难点)2.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感受童话的美好。一、日积月累1.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谚语,圈出不理解的字词。2.同桌之间相互帮助,解决不会读的生字词。3.小组交流,说一说字词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补充说明。4.学生自由读谚语。(注意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5.男女生赛读,比一比哪一边读得更好;小组合作读。6.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学完这几则谚语,你知道了哪些气象知识?(早上有云霞说明要下雨,晚霞出现说明第二天是大晴天,可以出远门……)7.知识拓展。教师拓展两个关于气象的谚语,让学生自由朗读,拓展积累。(1)棉花云,雨快淋。(2)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8.自由练习朗读,尝试背诵。二、和大人一起读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仔细听,初步体会夏夜的美。2.学生自由读文本,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3.教师串讲长句、难句。教师领读。学会用分隔号分隔长句。4.分小组轮流读文本,读完小组讨论:课文中小蚂蚁在水池里遇到了哪些朋友?他是怎样回家的?(小蚂蚁遇到睡莲姑姑、蜻蜓、萤火虫;是蜻蜓和萤火虫送他回家的。)5.分组讨论,你们所看到的夏夜是什么样子的?自由地说一说。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文本,感受夏夜的趣味。三、课堂小结1.齐读有关天气的谚语。2.回家后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教学板书]语文园地六朝霞/云在山顶/蚂蚁搬家/蛇过道要下雨晚霞/云在半山腰晴天[教学反思]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朗读指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来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不怕生字词,对于较难的文本,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词句,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难题,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的学习信心,助其领悟文本的内涵,更好地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