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说课稿(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
doc
2022-04-22 15:01:47
3页
15自相矛盾说课稿一、说教材《自相矛盾》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自相矛盾。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起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从教材本身看,本课有三个特点:一是课题概括了主要内容;二是全文描写生动,叙述清楚,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三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二、说学情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常用字词含义;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相关故事,并能自觉体会寓言故事中蕴涵的道理。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夫”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理解古文中常用字词的含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4.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四、说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寓言中所讲的道理。背诵课文。(重点)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弄懂寓言的寓意,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难点)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朗读法 学习文言文,要多读感悟。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多朗读,读出节奏,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发现点拔教学法 3
本课的难点在于怎样准确把握课文的寓意,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说学法]用“读、思、说、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帮扶,必要时进行讲解。六、说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导入课文 由同学们回忆学过的一些寓言故事,引出《自相矛盾》,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积累与预习,谈谈对矛与盾的了解。2.板书课题:自相矛盾,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3.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矛 盾 誉 吾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4.教师范读课文。 5.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4.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5.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6.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7.翻译全文:楚国有个人既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8.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9.理解主旨。 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也就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互相抵触。 (四)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写楚人卖矛和盾,结果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要思考,不能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七、说板书设计誉曰:盾坚(物莫能陷) 15自相矛盾 矛利(于物无不陷) 言过其实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自相矛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