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50页)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50页)

pptx 2022-04-21 16:42:06 50页
剩余4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2、烛之武形象分析。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记载的时间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编历史的方式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编历史的方式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记载的时间⑤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历史的方式史书体例 秦军氾()南无能为()也矣共()其乏困秦伯说()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éifÚgōngyuèfánfÚzhuì若不阙()秦quē夜缒()而出zhì失其所与(),不知()yǔ 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何厌之有(矣)(供)(悦)(智)(餍) 古今异义(古/今)贰于楚也今有急而求子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亦去之(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儿子)(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出使的人/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那个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的动作) 用作动词2.且贰于楚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秦伯说,与郑人盟4.邻之厚,君之薄也词类活用现象 用作动词2.且贰于楚(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3.秦伯说,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4.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变得弱小)词类活用现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夜缒而出3.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状语词类活用现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名词→状语词类活用现象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名词词类活用现象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动词→名词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1.臣之壮也2.越国以鄙远3.共其乏困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1.臣之壮也(壮年)2.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3.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词类活用现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使动用法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3.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侵损、消减 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晋国1.以其无礼于晋(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1.以其无礼于晋2.郑贰于楚(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国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1.以其无礼于晋2.郑贰于楚(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1.秦晋的友好关系2.扩张争霸的野心晋国秦国(秦晋之好) ~~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侧面表现想一想……?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郑伯烛之武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郑伯烛之武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自责(情)晓义(理)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亡郑无利,有小害对秦舍郑无害,有小利对秦亡郑将有大害对秦分析利弊,层层深入(表面)(深入) 烛之武究竟何许人也?①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②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③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退文章结构亡郑利晋阙秦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存郑利秦三点理由 头脑清醒“霸主”理智判断深明大义“志士”知难而上“勇士”机智善辩“辩士”慧眼识才“伯乐”分析人物形象烛之武佚之狐晋文公 合作探究1.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2.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3.以今天的观念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可以获得哪些宝贵的启示? 2.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①烛之武——委婉,抓住对方心理。②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③郑君——善于纳谏、勇于自责。合作探究 3.以今天的观念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可以获得哪些宝贵的启示?从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看伯乐精神。从烛之武临危受命来看爱国主义。从烛之武说服秦王看外交家风采合作探究 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47页,①如,好象;②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指示代词。此,这个;④连词。假如,如果;⑤连词,或;⑥至,至于;⑦奈,怎样。一词多义 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9页,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服,音shuì;④同“悦”,喜欢、高兴,音yuè。一词多义 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49页,①口供;②言词,词句;③讲话,告诉;④推辞,不接受;⑤告别;⑥文体的一种。一词多义 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2页,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一词多义 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93页,①隐蔽,藏匿;不显露;暗暗地,悄悄地;②深奥,微妙;③微小,轻微;④稍微;⑤旧时指地位低,卑贱;⑥衰败,衰弱;⑦如果不是,如果没有;非,无。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辞曰:“臣之壮也”()许君焦、瑕夜缒而出敢以()烦执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 特殊句式(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敢以(之)烦执事(宾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省略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特殊句式(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之一,加重语气,不翻译。) 亡郑而有益于君(亡郑而于君有益──介词结构“于君”做后置状语)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介词结构“于晋”做后置状语)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介词结构“于楚”后置做动词“贰”状语)佚之狐言于郑伯(佚之狐于郑伯言)特殊句式 1、而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虚词 2、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把,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来,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虚词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虚词 虚词4、之①辍耕之垄上到,动词②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代词③是寡人之过也的,助词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助词,不译 知识点检测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A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B.子犯请击之C.行李之往来,工其乏困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见秦伯B.朝济而夕设版焉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 4.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郑既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不同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也相同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相同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也不同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