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一分钟说课稿2(部编版一下语文)
doc
2022-05-04 10:00:09
3页
16一分钟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分钟》是统编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学生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以元元两次叹气为线索讲了他上学路上的不顺心,遇红灯,错过公交车,最终决定走路到学校的一个完整故事。结尾说他很后悔,以此引发思考,告诫小朋友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故事贴近生活,道理深刻。课文渗透了让学生学习管理时间的意识。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很容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钟、元”等13个生字;会写“钟、元”等7个生字。2.区分形近字“已、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3.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短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三、说教学重难点1.区分“已、己”两个形近字。(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短推断。(重点)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1.现场感知法为了让“一分钟”这个课题深入人心,在课堂开始我采用现场感知法,让同学们现场亲自感受一分钟,并与一堂课40分钟形成对比,从而使一分钟的概念形象化,为整篇课文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悟读法
整个课堂里,我始终贯穿着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初读,了解文章大意;再读,领悟时间的宝贵与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生字词的学习,也是在读中学,学里读。 3.适时点拨法 学习生字词时,我不仅要解释它们,更多的是创设情境以便适时点拨学生自己去领悟。并时刻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依托文本来教学。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说学法]据课程理论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于是,本课我准备让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五、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语:同学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一分钟可以救助一个生命,也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时间的课文。接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最后感知一分钟。 设计意图:平铺直叙的谈话导入,让学生知道本篇课文是与时间相关的,最后设计感知一分钟的环节,也是为了让学生们懂得一分钟的用处以及对时间有个初步的感知。(二)初读,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让学生注音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标出段落。初步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3.抽6位小朋友起来分自然段朗读,其余的同学思考提出的问题“课文围绕一分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识字 1.教字音。带拼音:让学生自己带拼音拼读红苹果和绿树叶里的生字宝宝,并找出难读的字音。2.教学生读,同学们再自己读。 3.扩词:把生字组成词语。让学生自己先带拼音读读这些生词,接着请一位同学起来拼读。老师纠音并教大家读。最后全班齐读。 4.去拼音:把拼音帽子摘掉,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老师教读,全班齐读。 5.教字形。 6.最后,教字义。
(1)哈欠:我问学生“什么时候我们会打哈欠呢?”学生会说“犯困的时候会打哈欠。”接着我让学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读两遍这个词。 (2)叹气:我让学生来做个叹气的动作?再问道,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叹气?同学们会答,失望、心情不好、后悔的时候。然后读几遍这个词。 (3)后悔:我会问“你知道后悔是什么意思吗?”他们肯定会说,不知道。我也顺势回答,老师也不知道,可是老师查了字典。字典里面说:后悔指事后懊悔。接着,立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做过后悔的事情吗?”有的会说有,就请他起来说说。然后评论总结:是啊,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动脑筋想一想再做,不然,很多事情做错了,是没办法弥补的。 (4)决定:指对如何行做出主张。我就先用决定造个句子,我决定去逛街。逛街是我的行动。你能用决定造个句子吗?请一位同学起来造句,然后我点评总结。 (5)丁零零:什么东西的声音是丁零零的响声?同学们会说门铃、闹铃的响声是丁零零的。我再教读,接着请小老师带读,最后全班齐读。 (四)生字回文 1.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小朋友起来再为我们读读这篇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把黑板上的生词勾画出来,并找出元元两次叹气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 2.表扬朗读的同学。请同学起来说说他勾画的句子并请他读一读。然后,我会让全班同学齐读这两句。最后,提出疑问结束讲课,抛出两个为什么:元元为什么叹气?为什么叹两次气? (五)作业布置 1.把词语抄写两遍。2.举一个珍惜时间的名言,如: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先生说的)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像老师举得例子一样,要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