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棉花姑娘导学案(部编版一下语文)
doc
2022-05-04 10:00:12
6页
19《棉花姑娘》导学案课题棉花姑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医”等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话。4.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话文。课前准备1.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卡片;棉花图片;小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头饰。(教师) 2.制作生字卡片;收集资料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出示棉花图片)教师引学: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教师简介棉花,出示课文题目,让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识记“棉、娘”两个字。1.指名回答,同学补充。2.学生齐读,注意“姑娘”的读音,“娘”在这里读轻声。 3.交流识记方法。1.一字组多词。 棉( )( ) 娘( )(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文、学字。“棉、娘、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1.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读准下面的词语。 治病 燕子 别人 树干 忽然 惊奇 七颗 瓢虫 碧绿 吐出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可以采用部件组合法识记。“燕”字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法识记,也可以采用图片识记。“干、七”采用数笔画识字法识记。 3.检查生字生词的学习情况。 4.检查朗读课文情况。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5.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不认识的生字,通过请教同学或老师等方式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识字情况。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娘、吐、啦。熟字换偏旁法识记:颗、瓢。借助图片识记:燕。 4.按照要求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5.交流明确:课文主要讲的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笑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棉花姑娘的病被( )治好了。三、朗读指导,感悟课文(用时:14分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看动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描写棉花姑娘心里的话。 2.多媒体展示植物叶子上有蚜虫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蚜虫并简单介绍。 3.找一找课文中最能体现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的句子,画出来,再读一读。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仔细看图,通过观察知道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蚜虫,她很难受。 2.学生通过课外学习了解,介绍蚜虫。 3.学生找到并画出体现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的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4.学生领悟感情,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生扫读课文后回答。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棉花姑娘的叶子上生了( )。 ②棉花姑娘想请燕子来治病,但是燕子说自己只捉( )的害虫。 ③棉花姑娘想请啄木鸟来治病, 但是啄木鸟说自己只捉( )的害虫。 ④棉花姑娘想请青蛙来治病,但是青蛙说自己只捉
(1)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说说棉花姑娘请了哪几位医生帮忙治病。最后又是谁帮她治好了病的? (2)简介七星瓢虫。 (3)理解“惊奇”,棉花姑娘的话要读出惊奇。 2.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出示实物帮助理解“碧绿”,以及“碧绿”与“碧绿碧绿”的区别。(1)有哪几位医生帮忙给棉花姑娘治病了?明确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2)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介绍七星瓢虫:它是瓢虫的一种,因为背部有七个黑点而得名。它是捕食蚜虫的好手,特别喜欢吃棉蚜、豆蚜、桃蚜,是著名的农业益虫。(3)学生找到“惊奇”的近义词有:惊异、惊讶、吃惊。 2.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6自然段。(2)根据实物理解“碧绿”:形容浓绿色。“碧绿碧绿的”比“碧绿的”更形象。( )的害虫。 5.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惊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照样子写词语。 碧绿碧绿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6分钟)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找到相关的词语画一画。2.教师导学:小猴子最后是怎样回家的?1.学生组内读文,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 先后到的地方有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做的事情是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 6.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小猴子下山路线图。 玉米地—( )——( )—— ( ) ——空手回家
2.学生汇报小猴子两手空空回了家,体会小猴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一心一意。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用时:6分钟)1.听写上节课的生字、新词。 2.回顾课文内容点拨:小猴子先后扔了哪些东西3.引学:小猴子弄丢了手里的东西,还弄丢了“猴”字中间的一小竖,跟老师写字。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2.回顾课文内容。(小猴子掰玉米又扔了玉米,摘了桃子又扔了桃子,摘了西瓜又扔了西瓜,追兔子没追上,空手回家了。) 3.发现“猴”字中间没有竖,随老师书写课题。7.小猴子先后扔了哪些东西?( )——( )——( ) ——( )二、再读课文,积累词语(用时:24分钟)1.品读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导借助课文插图描述小猴子在哪里做什么。 (2)引问:小猴子掰的玉米什么样?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3)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又大又多”的意思。 (4)引导学生尝试说话练习。 2.学习第2自然段,积累“又大又红”和动词。 (1)教师引导学生读文。 1.反复朗读课文,突出“又大又红”。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文边画出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又大又红的桃子)结合图片,扩词(又香又甜、又细又长……)。 (2)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动词。(扛、扔、摘) (3)学生通过自己读、同桌互读、表演朗读,读出故事的趣味性。 3.抓住重点词,感受小猴子见异思迁。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玉米 ( )桃子 ( )西瓜 ( )兔子 9.看谁填得多。 又( )又(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10.选字造句。 扛扔捧(1)教师节那天,我手(
(2)课件出示蛋糕、跳绳、大树等事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又~又~”式的词语。 (3)引导学生发现动词,表演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积累词语。 (1)教师引问:小猴子又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2)课件出示扩词训练。引导学生扩词、造句。 (3)引导学生结合动词,表演朗读。 4.指名读第4、5自然段。(1)引导学生体会“蹦蹦跳跳”和“可爱”两个词语。 (2)引导学生自主说出小猴子最后的结果。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猴子回家后的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课文。 (4)学生通过读文想象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 (1)学生边读文边圈画出小猴子所见。(又大又圆的西瓜)扩词(又大又圆的苹果、又大又圆的气球)。 (2)学生结合课件扩词并造句。互相纠正,完善。 (3)同桌合作,一人表演,一人朗读,全班展示,尝试背诵。 4.分组学习。 (1)学生自由读文,找到描写小兔子的样子的词语。尝试用“蹦蹦跳跳”和“可爱”造句。 (2)学生通过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猜想故事结果。 (3)学生带着失落、悲伤的心情读全文。)鲜花,献给老师。 (1)爷爷( )着锄头去铲地。 (3)小弟弟把香蕉皮( )进垃圾桶。
三、回顾全文,质疑探究(用时:10分钟)1.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吗? 2.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3.教师引学:看插图讲故事。 1.学生交流,各抒己见。(小猴子见异思迁,做事不能一心一意。) 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小猴子说出心里话。 3.同桌说一说:如果小猴子再次下山,他会怎么办? 11.学了课文,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