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25 挑山工教案与反思(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5 挑山工教案与反思(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docx 2022-05-07 16:00:06 2页
25*挑山工【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2.能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从中感受挑山工努力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找出描写挑山工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从中感受挑山工努力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1.(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挑山工吗?(肩挑重物上山的人)“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泰山是一座怎样的山?(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2.那么在泰山上做挑山工,他们肩挑货物是怎样登山的呢?出示句子: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出示挑山工登山的画面)(1)生练读。(2)师:路程长了,用的时间应该比游人多,是这样的吗?(生表示同意)这就奇怪了,但挑山工登山的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为什么呢?用作者冯骥才的话说,这真是个不解之谜。二、读书释疑,弄清挑山工速度不慢的原因1.作者的这个疑问是怎么解决的呢?文中作者和挑山工几次相遇?(3次)请同学们一边读书,一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相遇地点的语句,找到作者对挑山工的描写。(1)作者和挑山工第一次相遇是在山下,山下相遇作者是怎样描写挑山工的呢?(生找到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读出来。)第一次相遇作者对挑山工进行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又矮又黑)(2)山下相遇,作者和友人很快超过了这个挑山工,不知不觉来到了回马岭,读一读作者此时对挑山工的描写。课件出示句子:“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生同桌练读、试读。(3)作者和挑山工第三次相遇是在五松亭,作者刚要歇歇脚,猛然发现有个人在那株姿态奇异的古松下整理挑子,那正是他。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书上有一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惊异)你能不能给“惊异”换个词?(惊诧惊奇意外)2.在和挑山工的对话中,作者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让我们看看作者和挑山工的对话吧!出示对话:我:“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了?你们有什么近道吗?”挑山工:2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走的一条道?……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1)生多种形式练读对话。(2)师:挑山工这样肩挑重物,路线曲折地登上高而陡的泰山是一天两天吗?你从哪读到的?(生读出相关语句)3.师:有一种能力叫概括,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的概括能力,刚才你理解到的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你的理解吗?生1:因为挑山工不东看西看,所以登山时节约了很多时间。生2:因为心中有目标,所以挑山工不停歇地一直往前走。三、深化明理,感悟人生1.作家冯骥才的泰山一游,深深地为挑山工的执着所感动,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2.作者仅仅想为我们展现一幅画吗?他最想让我们看到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生1: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生2:明确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地向前的精神。3.由事悟理是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课文读到这儿,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预设:我懂得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踏踏实实,坚持到底,这样人生才会美好、充实而有意义。四、点明中心,结束全文愿每个人心中都珍藏一幅挑山工的图画,愿挑山工的精神能激励每一个能感受到它的人。【板书设计】25*挑山工三遇三见:山下回马岭五松亭路程多一倍步步踩实脚踏实地速度并不慢一个劲往前走坚持不懈【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时,我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中悟,悟中读、以读促写”的方法下领悟课文内容。在组织学生学习“三遇三见”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答案。并指导学生从读学写,做到促写。通过训练学生运用关联词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接着组织学生边读边感悟理解,品味挑山工话语,体会挑山工精神的内涵,达到深化主题,明确人生哲理的作用。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虽然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激情过于泛滥。挑山工应该是比较朴实的,学生泛读他的话时,声音过于激昂,不符合人物性格。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相应的读书方式和情感。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