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7一匹出色的马第2课时教案设计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7一匹出色的马第2课时教案设计

docx 2022-05-19 15:09:43 2页
7一匹出色的马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直奔主题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复习:“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3.引入:爸爸为什么要给妹妹一根树枝,让妹妹当马呢?妹妹看到这匹马是怎样的表现?这匹马把妹妹带回家了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探索答案吧!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浓缩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能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二、朗读交流,感知全文1.学生带着课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答案。2.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其余的同学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傍晚,地点是在郊外,人物是“我”、妈妈、爸爸和妹妹。第二方面:郊外的景色很美。(1)从哪里可以看出郊外的景色很美,请你再读一读前3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景色的句子。(2)指名朗读圈画的描写景色的句子,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①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②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3)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的头脑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5)教师小结:这些描写景色的句子,能让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这就是景色描写的妙处。(6)指导朗读:你喜欢这些美景吗?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吧!喜欢哪句就读哪句。第三方面:“我们”一家人很喜欢这里的景色。(1)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很喜欢这里的景色,再次读一读前3个自然段,找一找。(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句子:①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②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3)课件出示郊外的美景图片,配乐,引读: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处于这样美好的景色中,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么就带着喜悦、留恋之情读一读这两句话吧!4.过渡:此时的妹妹,沉浸在美景之中,多么高兴!该回家了,这时的妹妹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继续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5.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交流:妹妹此时是怎样的表现?6.情境表演:你小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和妹妹同样的情况,那个时候,你是怎样恳求妈妈的?当时你是什么样的表情?会做什么动作?语气又是怎样的?联系当时自己的表现,演一演第4自然段。2 7.过渡:妹妹走不动了,妈妈也抱不动她,这个时候,爸爸想出了什么妙招?8.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学生交流爸爸的妙招:爸爸拾起了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告诉妹妹这是一匹出色的马。9.借助情境,展开想象:枝条怎么能成为一匹出色的马呢?妹妹难道不认识马吗?请你扮演妹妹,告诉大家,你看到那匹“马”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妹妹一定认识马,只是她年纪小,很天真,觉得把枝条当做马,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10.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多么可爱的妹妹啊!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可爱,那么美好!所以,她高兴地跨上“马”——设计意图:文中的妹妹在学生心中是一个熟悉的形象,他们的弟弟妹妹甚至自己,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情境把学生扮演成文中的妹妹,拉近了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的距离,达到了“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三、课堂练习,巩固识字1.课件出示会认字,组内互考。2.给会认字组词语。3.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设计意图:识字是二年级的学习重点,温故而知新尤为重要,识字后的理解、记忆都是巩固识字的好方法。四、联系生活,拓展交流1.自由交流: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类似的有趣的故事吗?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2.布置作业:把自己看到的或经历过的这些有趣的童年的故事说给家人听,也请大人们讲一讲他们小时候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情。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结合,引导学生体会天真的童心世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先要入境,方能入情。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了情境体验对于情感理解的重要作用。1.借助想象再现情境。借助景物描写体现人物心情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知文字中蕴含的景物,并对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借助音乐,教师运用有感情朗读,将学生带进文字描绘的画面中;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这些头脑中的画面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最后,借助画面建立的美感,引导学生诵读。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情境再现,使文字与情感完美融合。2.借助表演再现情境。妹妹因为年纪小,走不动,向爸爸、妈妈求助的画面,以及妹妹看到那根又长又细的枝条兴奋地骑上当马的画面,都是文章的“留白处”,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再现画面,趣味中感知妹妹的天真与可爱。这样富有情趣的设计不是比一味地讲解、分析更深入人心吗?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