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课件
pptx
2022-05-26 09:00:03
13页
部编RJ·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n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看过《爱丽丝梦游仙境》吧,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编一个类似《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探险故事吧。\n写作要求写一个探险故事,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想象的内容。要描写探险经历,让读者在惊险的故事中感受到刺激或受到启发。\n审题指导1.抓关键词语,定准写作范围。先说一说你希望和谁一起去探险?同伴很重要2.仔细分析,确定写作内容。说出你的目的地(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3.注意附加条件,明确写作要求。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n思路指导我应该怎么来写,才能描写出探险的感受?你可以用上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抒情等加以辅助。这样也可以,注意语气,加上一些感叹词,显得更有真情实感!我不想只写那一时刻,我还想出自己探险的感受。\n技法点拨爸爸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他答应我考了双优就带我去热带雨林探险。1.想一想你想和谁去探险,去哪探险?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满地稀泥的地方,把鞋都弄脏了。正当我们厌恶时,一条蛇突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一呆,想叫又叫不出来,全身软化。毛细孔不是张开了合不上,就是合上了张不开。吓得鼻子只有出的气而没有进的气了。2.讲清楚遇到什么困境。当我顺利结束这次冒险之旅,回首刚刚走过的惊险刺激的旅程,心中感到无比自豪,自认为自己是个勇敢的孩子。3.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n范文点评海底探险记传说,在大海的深处,有一块水晶石。它可以满足任何人的愿望。无数探险家为了它葬身大海,只有少数回来,但也未带回宝物。愿望,为了那个愿望,我也要试试!于是我找上好友明明共同去探险。我们向前辈求来一个锦囊,锦囊上写着:有一张地图标明宝物的准确地址,不过年深日久,地图已变成两颗小石头。切记,珊瑚万万碰不得!准备好一切,我们便出发寻宝了。①我们进入了海底森林,打开手电筒,我发现这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儿游来游去,千姿百态的水草翩翩起舞,五光十色的珊瑚闪闪烁烁……①开头:交代探险主人公及探险的原因。\n范文点评我们正沉浸在这童话般的境地,突然,一簇水草张牙舞爪地挥舞过来,瞬间将我紧紧缠住。明明手握宝剑疯狂乱砍,可水草却也在疯长。我被勒得紧紧的,快喘不过气来了。鱼儿围了过来,似乎在嘲笑我们,又似乎在劝说我们放弃。“不行,不能放弃。”为了心中的愿望,不可放弃。突然,一道绿光闪现,我如电击一般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我醒来发现手中握着一块绿石头,莫非是地图的一部分?我欣喜万分,忙摇醒累垮的明明。②水草又恢复了原状,小鱼们也已散去,四周变得很平静,看着手中的小绿石,我和明明拥抱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对坚定信念的考验吧。②第一个探险经历:遇到水草缠绕。\n范文点评我们继续向前,发现一株红珊瑚,它太美了!如婀娜多姿的少女,如西天灿烂的烟霞,可奇怪的是它旁边一寸水草都没有,鱼儿也纷纷躲离。明明仿佛着魔一般,不顾我的劝阻,把手伸向了珊瑚。瞬间几百条海蛇游了过来,在我与好友之间隔了一座“海蛇墙”。我大喊:“不要碰那珊瑚!不要碰!”可为时已晚,明明慢慢倒下了。③海蛇迅速离开,海水突然变黑,那株珊瑚却越来越红,明明脸色苍白得就像一张白纸。莫非那珊瑚会吸血?我摇了摇好友,可她仍然昏迷不醒,我赶紧将我们所带的唯一一颗“速效救命丸”给她服下。渐渐地,明明的脸色慢慢红润起来,也有③环境描写可以增加险情,吸引读者。\n范文点评了心跳,海水也慢慢地清澈起来,她醒了!而那株珊瑚却慢慢变小,最后变成一颗耀眼的红石头。这也许就是因祸得福吧!④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终于找到了这两颗小石头。当我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它们慢慢融合,颜色渐渐变淡,最后成了一块晶莹别透的水晶石!我和明明双手紧摔着它,许下了各自的心愿,一束幸福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我们人生路上,探险与愿望总是最重要的行李,永远不要轻言放弃。⑤④第二个探险经历:遇到水蛇围堵,珊瑚吸血。⑤结尾:获得人生真理——永远不要轻言放弃。\n范文点评这是一篇想象作文,描述清晰合理,生动形象,尤其是故事情节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很细致。文章最后这句话点题,写出了“永远不可以轻言放弃”的中心思想。\n拓展延伸《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好书推荐\n拓展延伸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