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11课 师说(解析版)
pdf
2021-09-07 14:31:55
12页
第11课*师说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郯子(tán)苌弘(chánɡ)老聃(dān)不屑一提(xiè)B.句读(dú)渎职(dú)穷兵黩武(dú)买椟还珠(dú)C.传记(zhuàn)传说(chuán)六艺经传(chuán)传宗接代(chuán)D.贻之(yí)春风骀荡(yí)心旷神怡(yí)甘之如饴(yí)【答案】A2.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百工:指各种工匠。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和骈文相对的文体。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有关的人物传记。【答案】D【解析】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师不.必.贤于弟子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闻道有先.后.【答案】D【解析】A项,古义:“所”与“以”的结合,“用来……的”“……的凭借”。今义:表示因果关系。B项,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C项,古义:普通人。今义:大家,许多人。1,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而耻.学于师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其下.圣人也远矣④小.学而大遗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⑥吾妻之美.我者A.①⑥/②③/④⑤B.①/④⑥/②③/⑤C.①⑥/②/③/④⑤D.①⑥/②④/③/⑤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术业有专攻.②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③吾从而师.之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A.两个“攻”相同,两个“师”相同B.两个“攻”相同,两个“师”不同C.两个“攻”不同,两个“师”相同D.两个“攻”不同,两个“师”不同【答案】C【解析】①学习,研究;②攻打;③以……为师;④以……为师。6.下列各句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师不必贤于弟子C.客为何者D.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B项,介宾短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判断句。7.默写。(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2,(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5)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6)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7)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6)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你为那些“恐慌”的老师提几条建议(至少两条)。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某学校举行了30年教龄教师座谈会。会上,几位女教师谈起当初“头上扎着小辫子,看上去像学生的小姐姐”时就走上了讲台,现在回头一看,居然在教坛上执教鞭30年了。在感叹时间如同白驹过隙的同时,老师们也谈起,如今的大学教师实在不好当。上课的时候,面对着坐在下面的年轻学生时不时地追问,她们也常常觉得底气不足。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方面,如今的“80后”“90后”学生往往走在了老师的前面。由此,一向对“传道”“受业”“解惑”这三大使命颇为自信的老师们有点“恐慌”起来。诸如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职业生存方式恐慌、角色恐慌乃至于对教师事业发展空间的未知情绪在一部分老师中渐渐地弥漫着。【答案】(示例一)作为教师,要去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示例二)作为教师,要意识到年龄的增长并不与知识的增长成正比,权威的树立也不再和年龄密切相关;要想重新树立在学生心里的形象,就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学习充电、充实自己。【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恐慌”,可根据内容概括出“恐慌”的3,原因,比如:知识恐慌、角色恐慌、生存方式恐慌等,针对这些“恐慌”的问题,对教师提出建议。9.下面是关于教师指导方式与学生反应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就“指导态度和敌对情绪的关系”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注】M型相当于慈祥、亲切的教师,P型相当于严格要求的教师,PM型相当于教学热心又严格要求的教师,Pm型相当于近乎放任自流的教师。请就上图情况用两句话作出结论。【答案】教师的态度越慈祥亲切则引起的学生的敌对情绪越少,教师近乎放任自流的态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敌对情绪。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答案】C【解析】惑:糊涂。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蟹六跪而.二螯B.圣人之.所以为圣句读之.不知C.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A1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带有讽刺意味。【答案】C【解析】C项,“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说法错误。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1)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龄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也真是奇怪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注意字字落实。在翻译时要重点注意实词、句式的正确翻译。5,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进学解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学科……&网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一艺者无不庸名:拥有、占有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表明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B项,“捐”的意思是“放弃”。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占小善者率以.录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①冬暖而.儿号寒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C.①辙环天下,卒老于.行②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D.①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②惟弈秋之.为听【答案】C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方今圣贤相.逢.B.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C.言虽多而不要其.中.D.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字词古今异的用法。A项,“相逢”的意思是“正赶上”。B项,“百家”指“诸子百家”。C项,“其中”的意思是“要害”。D项,古今意思相同,都是“不足、缺点”。1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B.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诲学生的第一句话,激励学生应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这也是韩愈认为的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C.第二段写学生针对国子先生的教诲提出质问,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文章从肯定到否定,显出波澜起伏之美。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错。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7,(2)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3)乘马从徒,安坐而食。【答案】(1)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2)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3)骑马行路时,奴仆跟在后面。自己不费力就可安然地坐下吃饭。【参考译文】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8,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导别人干什么呢?”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黜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德行功业足以载入圣人之行列,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为宰相大臣所斥逐,难道不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大了起来。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度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①②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9,③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注】①兑:通“悦”。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jǐn):野葛,可做毒药。19.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治理B.圣人生于疾学疾:敏捷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信:(被人)相信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要:通“邀”,求,取【答案】B【解析】B项,疾:奋力,用力,努力。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苟可/其皆出于此乎B.是拯溺而綞之以石也/作《师说》以贻之C.故师之教也/句读之不知D.所求尽得/不知须臾之所学也【答案】D21.下列句子中,从反面说明重学的一项是A.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答案】B【解析】A项,意思是“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不能从反面说明重学。C项,意思是“因此,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召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10,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不能从反面说明重学。D项,意思是“大凡师徒相得是很不容易实现的”,也不能从反面说明重学。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他自己又有才能,这样的人一般会成为圣人。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像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D.作者认为老师要让自己尊贵起来,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答案】C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答案】(1)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2)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惴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参考译文】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又有才能,我不信他成不了圣人。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被治理得好。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召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11,也差得太远了吗?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从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用石头绑在那人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反倒给他喝毒药一样。(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推行道义。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上到至高无上的天子,这样的老师去朝见也不会感到心惭。大凡师徒相得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而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受到尊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