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03课 老人与海(解析版)
pdf
2021-09-07 14:32:02
11页
第3课*老人与海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祷告(dǎo)踪迹(zōng)倾斜(qiōng)攥住(zuàn)B.逃窜(cuàn)残骸(hái)嗜好(shì)蹂躏(lìn)C.倒霉(méi)提防(tí)桅杆(wéi)舵柄(duò)D.攮进(nǎng)撕掉(sī)撬开(qiào)榫头(xǔn)【答案】B【解析】A项,“倾”应读qīng;C项,“提”应读dī;D项,“榫”应读sǔn。2.下列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苍皇狠毒无比残缺不全B.踪迹奋不顾身慢不经心C.精采蜂拥而至胡思乱想D.理睬目瞪口呆遍体鳞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A项,苍-仓;B项,慢-漫;C项,采-彩。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煞.费.苦.心.地把多层含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意在使读者从故事里读出完整的人生哲学。B.《好家伙》中芦焱(张译饰)受刑的情景令我印象深刻:全身遍.体.鳞.伤.,目光坚毅,拒不屈服。让我见识了什么是革命精神。C.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能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从.一.而.终.,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实现充满了信心。D.年老的桑迪亚哥孤独、背运,生活也是捉襟见肘,但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展现了一个人的尊严。【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1,A.美国作家海明威经常使用小学词汇,但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可见语言的好坏不在辞藻的华丽,而在于使用得是否得当。B.半年多来,稀土又成了中美之间一个新的交锋点,无论美国媒体和贸易官员都死盯着中国有关稀土储备和管理的政策不放。C.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D.愚人节期间,各大公司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恶作剧,如可以让用户加已故的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为好友等。【答案】D5.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鲨鱼的出现不是____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2)他向它扎去的时候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着无比的决心和____的恶意。(3)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____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A.突然实足成群结队B.突然十足接踵而至C.偶然十足成群结队D.偶然实足接踵而至【答案】C【解析】“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十足”,十分充足的;“实足”,确实足数的。“成群结队”,一群群地集合在一起;“接踵而至”,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6.下列一组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是一部描写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小说。②《老人与海》,正如海明威自己所说,“是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了”。③正如老人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④作品的寓意是象征性的,老人虽败犹荣。2,⑤老人在海上拼斗了两天两夜,最后仅仅赢得了一具空空的鱼架。A.①④②⑤③B.②①⑤④③C.①⑤④③②D.②⑤①④③【答案】B【解析】排序题首先要理清语脉,这段文字是对《老人与海》的评价,②句指明评价的对象,①⑤句说明作品的内容,④句说明作品的寓意,③句是对④句的解说。7.以下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郎平的颁奖词。请参照其表达方式,以海明威或桑地亚哥为颁奖对象,写一篇“感动美国”颁奖词,100字左右。示例: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答案】示例1:海明威:你是硬汉性格的自我塑造者,两次世界大战使你遍体鳞伤,但你仍用你有力的文体,出色的手法,精练的语言和简洁的文风掀起了一场完美的“文学革命”。“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你虽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但你性格中的刚毅,勇敢和坚韧却给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你是美利坚民族永远的精神丰碑!示例2:桑地亚哥:一个渔夫,一张帆船,84天苍茫大海上的漂泊,拼搏后的机遇在叹息声中消逝,他是海上的浪花,巨澜的潮起潮落叠出了他人生的惊心动魄;他是苍穹的雄鹰,辽阔的大海乘风破浪涌出了他生命的壮志凌云。风雨兼程,千百辗转,经历了地狱般的磨炼,即使空手而归,也创造出世间绝唱。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可是,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一个人怎么去对付它们呢?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跟它们斗呀。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随着棍就丢掉了。他把舵从舵上曳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窜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3,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种味道带铜味,又甜。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多。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作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梢,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什么事都己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完完整整,没有半点儿损伤,只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配上的。他感觉到他已经驶进海流里面,看得出海滨居住区的灯光。他知道他现在走到什么地方,到家不算一回事儿。风总算是我们的朋友,他想。然后他又加上一句:不过也只是有时候。还有大海,那儿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床呢,他又想。床是我的朋友。正是床啊,他想床真要变成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一旦给打败,事情也就容易办了,他想。我决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容易。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他又想。“什么也不是,”他提嗓子说。“是我走得太远啦。”8.下列对这部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B.老人是一个刚硬、坚强、不屈服的汉子,老人与鲨鱼的殊死搏斗,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C.“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桑地亚哥的语言反映了他坚定自信、战斗到底的决心。D.意蕴深刻的象征是海明威创作的一大特点。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生活:马林鱼象征着人生的理想;鲨鱼象征着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而老人桑地亚哥就是海明威本人。E.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衬托的手法。【答案】AD【解析】A项,小说表现的主题不是“命运无常和人生苦难难预料”。D项,桑地亚哥不是海明威本人。4,9.文中描写老头与鲨鱼搏斗时,产生了“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等心理描写,这些描写是否削弱了老人的硬汉形象?【答案】(1)老头这种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的心理,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的想法,这是正常的。(2)这些想法又是短暂的,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两者形成对比,让老人的形象更加真实,更能突出他的高傲、坚强的精神。所以这些描写,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解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也有现实生活的原型,也有人性的弱点和不足,而不是一味的高大上。描写人物的弱点,可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10.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案】①把“鲨鱼咬残骸”比喻成“在饭桌上捡面包屑”,形象地说明鲨鱼的凶残贪婪不放过一丝一毫。也暗示老人此时危险的处境。②这与“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又形成对比,大马林鱼已经被吃完了,老人没有任何东西需要保护。他彻底抛开了负但。他更加淡定、更加勇敢。清醒地回家。当人失去一切,便不再有任何害怕。突出了老人精神的无比强大,永远不被打败。11.老人精疲力竭时自问“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接着他说“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啦”,请说说这句话蕴含怎样深刻的哲理?【答案】①这是老人的内心独白,自己和自己对话。老人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却又相信自我的力量,他相信被消灭的是马林鱼,而不是自己。他还相信纵然是失败,还是勇敢无比。精神上没有败给鲨鱼。②老人对待失败有一种毫不气馁的精神,他在此时已经非常淡然,明白一旦给打败,事情也就容易办了。他平静地接受失败,平静地接受生活的苦难甚至不幸。自己走得太远,那就把船尽可能修好,灵巧地开回自己的港口。重新再来。③当初争强好斗的欲望牵引着老人“走得太远”。结果碰到了鲨鱼,丰收在望的喜悦被随之而来的灾难所代替,老人开始明白这其实并不怪鲨鱼,而是应该归咎于自己的欲望。任何追求都是一种欲望。④当初老人出海捕鱼时有整整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终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可却遇到鲨鱼,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马林鱼被鲨鱼完全吃掉。老人又变成一无所获。当战斗己成往事,辉煌也已逝去。他突然明白其实他什么也没失去。海明威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常常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解析】句子蕴含的哲理,应结合主人公的经历,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多角度作答。三、课外拓展阅读5,(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学……&科网“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6,“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桥边的老人》12.简析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的作用。【答案】(1)这样的开头既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2)也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3)为小说营造了悲凉的气氛。13.文中的“我”两次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请简析。【答案】(1)“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老人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2)“那边我没有熟人。”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有对未来的茫然,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解析】这道题从第一自然段中“他太累,走不动了”还有老人的回答“我”的语言“我想我现在再也走7,不动了”,“那边我没有熟人”,还有老人的动作“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中总结出来。14.从“我一直在照管这些动物”在文中的反复出现,能看出老人怎样的生活遭遇?作者写这些的意图是什么?【答案】这个76岁的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平时,他饲养的一只猫、两只山羊和四对鸽子,是他相依为命的伴侣,也是他心灵的归宿。现在,纷飞的战火逼得他背井离乡,仓皇离家,但占据他心灵的还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家畜。老人是不幸的,生活使他不幸,战争使他更为不幸。作者写这些,意在写出战争的罪恶,战争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灾难。15.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结合这一观点请指出文中划线的语句里所隐藏的语言和情感内涵。【答案】(1)隐藏的言语: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2)隐藏的情感:交织着“怨”与“冤”的情感,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解析】“照看动物”这几个字在老人口中反复出现,反映出老人的无奈,而“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二字看出老人的疑惑,我只是照看动物,我什么也没做,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那么是谁毁了这一切?是战争!一个没招谁惹谁的人却被毁了生活,心里自然觉得“冤”,自然要“怨”!这就暗含了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硬汉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在世界五大湖之一的密执安湖南岸,一个叫橡树园的小镇。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海明威是第二个。父亲的影响使海明威终生充满了对捕鱼和狩猎的热爱。海明威29岁时,父亲因为糖尿病和经济困难,用手枪自杀了。14岁时海明威在父亲支持下报名学习拳击。第一次训练,他被职业拳手打伤,第二天裹着纱布仍跳上拳台。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左眼受伤。中学毕业以后,在堪萨斯明星报做了见习记者。在这里,海明威专心致志,很快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风格。8,1918年5月,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7月初的一天夜里,海明威被炸成重伤,一个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那年他刚19岁。大战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海明威依旧勤奋写作。1919年夏秋,他写了12个短篇,寄给报社被全部退回。母亲警告他: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从家里搬了出去,因为什么也改变不了他献身于文学事业的决心。他只想做第一流的、最出色的作家。1922年冬天,他承受了自己全部手稿丢失的痛苦。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部著作《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法国的一个非正式出版社出版。总共只印了300册,在社会上毫无影响。作为记者,海明威很受欢迎。但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小说,却没有报刊肯用。尤其令他伤心的是,退稿信上总是称他的作品为“速写录”“短文”,甚至说是“轶事”,根本就不把他的稿件看成是文学创作。1924年,海明威辞去记者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这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带着儿子走了。他除了通宵达旦地写作,只能把看斗牛当作娱乐。1925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问世,立即博得了一片喝彩声,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了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用美国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题辞,作品契合了当时人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从而产生了一个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而海明威就成了这个流派的代表。《太阳也升起了》发表之后,“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影响在欧洲许多国家一天天扩大。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这本书在几个月内就销售了10万册,是海明威2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好莱坞为购买小说的摄制权,出了空前的高价。进入30年代,国家虽然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海明威却捕鱼打猎,观看斗牛,过得十分愉快。1932年,海明威发表了关于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于午后》,被称为斗牛题材的经典著作。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他又写成了短篇佳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它们是他最成功的短篇小说,均被拍成电影。1939年,海明威写成他自己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塑造了“硬汉”罗伯特。小说出版后几天,妻子波林与他离婚。不久,他和女作家玛莎结婚,一起到中国来度蜜月。他们作为战地记者采访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写了6篇中日战争的报道,高度赞扬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海明威始终态度鲜明地反对法西斯分子。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的当天,海明威就参加了海军。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要与德国潜艇同归于尽,但海上追踪德国潜艇近两年,始终没有找到相撞的机会。50年代初,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硬汉”老人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这是世界9,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他全部创作中的瑰宝。不久,他因此而获得了普利策奖。海明威怀念非洲和狩猎生活。1954年1月,他又和妻子去非洲打猎。两次从飞机失事中站起,却带给他长长的一串病名:关节粘连、肾挫伤、肝损伤、脑震荡、二度和三度烧伤、肠道机能紊乱……身体尚未康复,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降临到他的头上了。他无法亲赴瑞典领奖,只好委托驻斯德哥尔摩的美国大使代他出席庆典。授奖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他的作品“硬汉”形象众多。在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之后,1961年7月2日清晨,这位身高6英尺,体重220磅的巨人,把心爱的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海明威对捕鱼和狩猎的热爱受父亲的影响,甚至死的方式都相同,都是用枪自杀,只是自杀的原因稍有不同。B.海明威中学毕业以后没有继续升学,而是选择了做见习记者,他的新闻写作的文字风格是这时候形成的。C.他的文学道路并不顺畅,经历了家人的反对、作品毫无影响以及手稿的丢失等等,但这并没有使他停止对文学的追求。D.他获诺贝奖的原因是: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太阳也升起了》是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范之作;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答案】D17.美国“迷惘的一代”文学流能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能够形成的原因有:①作品契合了时代的情绪:当时人们彷徨和失望的情绪。②海明威作品的成功,促进了这一流派的形成和影响的扩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美国“迷惘的一代”文学流能够形成的原因,结合《太阳也升起了》的诞生分析。主要是作品能契合了时代的情绪,促进了这一流派的形成和影响的扩大。【名师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18.文章题目为“硬汉海明威”,这“硬汉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请各用一个事例证明。【答案】①体现在战胜身体的痛苦方面:14岁与职业拳手的战斗;一战身中230多块弹片弹头;两次飞机10,失事。②精神方面的(或文学方面)“硬汉精神”:在母亲的警告中选择搬出家里从事写作。(或:写文学方面,则写他笔下的“硬汉”众多,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或在文学生涯中妻儿离开)③抗击法西斯方面:参加海军打算与德舰同归于尽。(或当战地记者采访中国抗日战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