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一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一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ppt 2022-06-17 16:50:22 19页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第二单元\n“寡人之于国也”一章采取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式,批判了梁惠王因施小恩小惠于百姓而矜功自得的心理,同时,针对其渴望使民加多、希望得到民众拥护的心理,给予肯定和勉励,劝导他施行仁政。“齐人有一妻一妾”一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语言诙谐幽默,耐人寻味。“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一章通过一个寓言故事形象地告诫人们知错要及时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孟子见梁襄王”一章则利用比喻清楚地阐明君恩对于百姓的重要性及施行“仁政”的好处。\n1.注字音课前达标\n\n\n4.解多义\n\n\n\n6.明句式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判断句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宾语前置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介词结构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后置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结构后置句\n7.积名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n1.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文:站在君子的立场上看,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涕泣于庭中的,是很少见的!点评:在“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个故事中,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物形象。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扬扬,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孟子的讽刺是辛辣而深刻的。孟子的原意是讽刺当时那些不择手段奔走于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重点评析\n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译文:看上去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看不出有什么让人敬畏的地方。点评:在孟子犀利、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孟子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对其轻慢而藐视。\n本文四则选文讲了哪些故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四个故事,四个道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说明了统治者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的道理;齐人乞墦的故事指责了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连妻妾都为他感到无地自容的人;邻人攘鸡的故事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的故事,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的行为,揭露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本质;禾苗遇旱枯槁、遇雨而兴盛的故事隐喻了百姓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的道理,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这样写的好处:第一,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生动,易于引人入胜,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讨论探究\n“寡人之于国也”一章结构板书\n“齐人有一妻一妾”一章\n\n巧为蓄势,制胜的高招——“寡人之于国也”一章的辩论艺术浅析辩论,不仅仅是考较逻辑和概念,也要比拼语言和气势。如果说前者是内功,后者就是招式。在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中,一场非严格意义上的辩论为我们展现了孟子高明的招式。从“请以战喻”到“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不仅仅是逻辑上的一个陷阱布置,也是气势上的一个积蓄过程。“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梁惠王从主动提问者变成了进入圈套的羔羊,丧失了“先手”,孟子则蓄势已毕,决堤放洪。鉴赏评价\n在接下来的长篇陈述中,孟子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辅以强劲的气势进行大量细节描绘,听者如身临其境,陷入感情的汪洋大海中不能自拔。铺张扬厉的语言在这里的效果甚至胜过了其内在逻辑,毕竟是那么长的论证,如果一味进行推理肯定会让人厌烦。和排比一样,类比也是很重要的说理方法,虽然理性不足,但鲜活动人。比如在这里,荒岁死人和刺人而杀之究竟有多大的可比性,是否符合内在逻辑,已经没有人会追究这些了,在前面细节的铺陈之后,这个类比显得水到渠成,而它的形象犀利又让语言的气势更上一层楼。在辩论中,若双方的理论准备不相上下,则胜负取决于临场发挥。这种情况下,语言更丰富、气势更强劲者往往能笑到最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