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ppt 2022-06-17 16:55:38 17页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有无相生第四单元\n《老子》一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失去。他罗列出一系列对立的事物,如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大小、多少、强弱等,来说明相互对立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中,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一切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思想来作指导,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来为人处世:因小成大、积少成多、慎始慎终、柔弱处上……\n课前达标\n3.解多义\n\n\n\n5.明句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判断句报怨以德介词结构后置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介词结构后置句6.积名句(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n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知道什么是恶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点评:这里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列举了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中相对立相对照的矛盾范畴,就是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乐器的声响和人的声音、前和后等的对立统一,阐述了世间万物都具有相互比较、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确认了对立统一是世界上永恒的、普遍的法则。重点评析\n在古代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老子一样,深刻而系统地揭示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不仅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而且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还能够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正是这种转化,使人类能够在“无为”中“有为”。比如,人们如果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或不幸正悄悄临近。这种“为”,与其说是要求人类在行动上要顺应天道自然,不如说是要求我们对于天道自然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在敬畏、理解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求得自身的宁静和通达。\n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点评:这段话是老子“贵柔处弱”“知雄守雌”思想的集中反映,体现老子“以退为进”的哲学。他教育我们要善于隐藏优势,不要去竞争、争夺,这就能保全自己,使自己持久,有韧性,能战胜对方而不被转化。在忍让、委屈中求生存、积力量以取得最后胜利。比如“不为天下先”“哀兵必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n1.选文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提示:从选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①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相对的因素,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②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③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④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⑤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⑥做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讨论探究\n2.老子的文章为什么能够说理深刻,给人以很强的启发和警示作用?提示:春秋战国时代,在文艺思想学术等方面确实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他们的作品及思想每每风神独具,美不胜收。而老子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位低头沉思的哲人,他的话不多,却总是那么新颖独特、别开生面。在观察社会和人生的时候,老子擅长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跟顺向思维相对而言的。顺向思维是循着习惯性的路线去思考,逆向思维是循着跟习惯性路线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所以逆向思维常常意味着对传统思维的超越,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所以老子的思想独特而深刻,往往语出惊人,发人深省。\n结构板书\n精美的语言、透辟的说理老子倡言“绝圣弃智”“美言不信”,似乎不像儒家孔孟那样重视语言表达。然而正如鲁迅所说“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五千言精妙凝练,表现出了高度的语言写作技巧,正所谓无心为文,自然成采。首先,句式运用独具一格。《老子》一书善于使用排比、对偶、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就排比而言,可以说是数量众多,格式齐备,形式灵活,运用巧妙。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再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的句子在《老子》一书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这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又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磅礴,鉴赏评价\n若悬河飞泻,注而不竭。就对偶句而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等名言名句更是早已深入人心。这些对偶句以整齐的句式有机地错落在各章中,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句式使用虽注重语言的美感,但并不拘泥,排比、骈偶之外更有大量散句出现,往往一章之内是三言五言不定,七言八言相杂,明显地表现出散文的特征。也正因为长短不一的句式交错出现在作品中,其形式有参差变化之妙,其语气有起伏顿挫之感,自然亦能够更加自由而充分地抒情,更加明晰而透彻地说理。\n其次,设喻说理独具匠心。《老子》为了使说理形象透彻,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阐说事理,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有时如江河尽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蓄不露,回味无穷”。如“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些活泼动人、丰富多姿的比喻,直接来自老子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缜密思考,不仅将人生的道理说得通透,而且也给其语言增添了艺术光彩,增强了感人的力量。另外,《老子》中的比喻不仅仅是一般的“举他物以明之”的修辞手法,而且往往是借助丰富的想象以构成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想象表现为联类无穷的思维运动,使比喻具有联想功能,从而形成其独有的抒情色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