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4课尊生一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4课尊生一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ppt 2022-06-17 17:00:06 15页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4课尊 生第五单元\n本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节选自《庄子·让王》和《庄子·人间世》。第一则选文写许由、子州支伯(子州支父)、善卷不愿接受禅让和亶父为保全百姓弃国的故事,明确阐述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第二则选文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所选部分用树木不成材避免了许多灾祸而终享天年来比喻说明“无用”之为有用,保全生命乃为大用。\n1.注字音课前达标\n\n\n4.解多义\n\n6.分古今7.明句式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判断句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被动句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被动句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定语后置句\n1.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译文: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忘怀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点评:这一句跟《老子》“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颇有相似和相通之处。按照老子的意思,只有那忘怀了生、不戚戚于生死的人,才是真正善于珍视生命的人。按庄子的意思,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拥有天下——因为一个人若把天下看得太重,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己的生命了。重点评析\n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译文:能够珍视生命的人,即使富贵也不会因用来养生的物品伤害身体,即使贫贱也不会因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身体。点评:此句表现了庄子“贵生”的哲学思想,强调生命重于一切。那些名利富贵,乃至天下,与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表现了庄子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庄子列举了周朝先王亶父珍视生命的事迹。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居于豳地,在位期间为周围戎狄所侵扰,为了不使因争夺用来养生的土地而伤害人的性命,亶父离开豳地,百姓成群结队地跟着他,来到岐山的脚下,定立新都。由此看来,亶父不仅珍视自己的生命,更珍视百姓的生命。在强权争霸的时代,统治者在珍视个人利益的同时还能珍视百姓的生命的做法是很可贵的。\n1.简述《让王》的主旨,并分析选文是如何阐明这个主旨的。提示:《让王》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尊生,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选文前三段写许由、子州支伯、善卷等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明确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最后一段写大王亶父迁豳的故事,在前三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提出了“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鲜明观点,引人深思。讨论探究\n2.概述第二则选文的寓意。提示:这则寓言通过写匠石认为栎树无所可用而“不顾”“不辍”,以及栎树把“无所可用”当作“大用”不懈追求的故事,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借此突出表达的是“涉乱世以自全”的处世哲学,即虚己顺物,以无用为用。同时,反对把他人工具化,具有不要把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实际上蕴含着“有才之患”和“无用之用”的鲜明对照。\n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结构板书\n大辩无言《庄子》多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庄子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庄子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等寿夭、合同异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庄子》中一些比较纯粹的议论性文字,则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若仔细考查其推论过程,在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如《骈拇》《胠箧》等篇,都以一个假言为前提开始论述,但这些假言前提与推导出的结论,事实上并无必然的联系。鉴赏评价\n《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惠子先说大瓠“无用”,庄子后说惠子“拙于用大”,并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惠子再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狌跳梁,死于网罟为例,说明汲汲追求有用之害;然后是一段抒情意味十分浓厚的结束语:“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所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圣人境界,真是得鱼忘筌,大辩不言。这样的辩论,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进入了“无言无意之域”。正因为这样,庄子哲学充满了诗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