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教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doc
2022-06-17 17:05:47
5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2、能清楚什么是“浩然之气”?和怎样培养浩然之气?3、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教学过程:(第一段)一、导语: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解前两段,第三段初中已学过了。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二、熟读成诵(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三、解释本文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讲解: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作为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勇敢的力量,当然还必须是行正义之事,不能行苟且之事还踌躇满志,就麻烦了。所以必须有义和道相匹配。)5\n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讲解:这告诉我们培养浩然之气要坚持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要去做问心有愧的事情,否则这就是你人生的污点,就像如果一个人进过监狱以后,不管他以后怎么做或者做得再好,这都是他人生中难以抹杀的污点。)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于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一、讲解本文掌握通假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惬”)往送之门,戒之曰(戒通“诫”)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女通“汝”)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准字音:馁(něi) 慊(qiè)于心闵(mǐn)其苗揠(yà)之苗槁(ɡǎo)畎(quǎn)亩傅说(yuè)胶鬲(ɡé)拂(bì)士词类活用: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意动用法,以……为外)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名词用作动词,加冠,戴帽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劳都是使动用法)2、思考:“气”实际上指的是什么?明确:精神。浩然之气实际上指一种由于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5\n当然具体的精神内涵本文中阐述的很详细。2思考:什么是浩然之气?(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至大至刚配义与道(回答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要点)3思考:怎样培养浩然之气?(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要坚持)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心中常念且勿急功近利)用比喻的句子来回答?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4、注意文中的具体语法知识的讲解可参考课本教学过程:(第二段)一导语本段孟子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即顶天立地的“人”(不要只说男子汉还包括女中豪杰呢)那些社会地位比较高,对社会影响比较大,呼风唤雨气势凌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么?或许我们的印象里:这些人就是厉害,不是他们又是谁呢。但是按照孟子的标准,这些人不一定都是。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二、讲解1文言知识可以参考课本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课下注释学生需要仔细看看。5\n实际上就是说这些人在外是多么的风光,呼风唤雨气势凌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在内或在国君面前却是唯唯诺诺阿谀苟且、人格何其卑下这些人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呢?可以想到的典型例子“和珅”(实际上我想孟子之所以贬斥他们,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些人拿着自己所学去追求财富和地位特别是苏秦的例子二是这些人搞得社会不安宁,总是想着以暴制暴,用战争的方式来对付对方,这和孟子的推行仁政的主张是完全相违背的。)3、思考:大丈夫应具备什么条件或素养?明确:仁礼义(可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知)4、思考:“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和我们经常说的孟子的那一句话的意思接近明确: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5、思考:结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考举例历史上的那些人是大丈夫?明确:屈原苏武文天祥谭嗣同等等(考虑韩信算一个么,按孟子的标准他其实不算的,有同学可能会想到后来的他成了大将军,我们就事论事,如果都像他那样,面对一个地痞无赖就“威武能屈”,那还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么这样的义行么。)由此可见,所谓的大丈夫并不是离我们特别远不可及,而是让我们触手可及的,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想做都能做到。6、思考: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7、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8、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证法、道理论证法。5\n9、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小结: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总结:思想内容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廉正清明之气。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写作特色:(1)善用寓言,说理形象。(2)善用排比,增强说理气势。(3)善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三、布置作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