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第2课非攻一教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第2课非攻一教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doc 2022-06-17 18:00:05 6页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非攻【教学目标】  1、掌握“何”“则”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  2、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目标重点难点】  掌握给文言文加标点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  作者简介  略:见前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文断句标点是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1、析题:非:非难、责怪。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通假字: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2、词类活用: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亏、损害。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3、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介词)  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②设问句: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③反问句: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6\n  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举史事说明好战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  本节文字共五个层次,作者由“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杀不辜人”四个层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的结论,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指责了侵略它国的行径是极为不义,应当受到唾骂和谴责的。本段从偷窃抢劫的事例说起。偷窃者从偷窃桃李到偷窃犬豕鸡豚,以至牛马,其罪孽随着损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们也能辨其不义。抢劫者从抢劫衣裘、戈剑以至把别人杀死,损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们也同声谴责其不义。然而,现在有人做着最大的不义之事——侵略别国,大规模地杀人和掠夺,君子们非但不谴责,反而称誉它合于义。这能说他们懂得义与不义的原则区别吗?用这种层层剥进的办法,彻底剥去了侵略者的伪装,戳穿了他们欺瞒天下人耳目的借口,原来以征讨别国标榜为天经地义者,实与偷窃抢劫同出一辙,而且是它们恶性发展到顶点的产物。文章就此揭示了侵略的实质,表现出对侵略者蔑视、冷嘲和贬斥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于此并不进行义正辞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默诙谐的事例进行类比。类比告终,境界全出,原来用以类比的事例的字字句句,无不落实在对侵略行径的暴露与谴责上。比之正面谴责,显得含蓄、辛辣和有力。语言知识  【难读字】  园圃(pǔ)鸡豚(tún)栏厩(jiù)衣裘(qiú)兹(zī)甚不辜(gū)  【古今异义】  众闻则非之(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苟亏人愈多(苟.如果。今无此义。)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一词多义】6\n    国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故  暮去胡来颜色故(衰老)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以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  从而誉之(誉,赞美)  ②形容词作动词:  众闻则非之(非,非难)  断句要领: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文言文断句规律:(1)注意文中的反复之处(2)找准语气词(3)划出人名、地名及指代性词语6\n节选自《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句首:夫、惟、盖、凡——发语词故、然——连词其、此、亦——语气副词句中:以、于、而、则——连词句末:焉、也、矣、乎、哉、欤——语气助词文言文断句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语气词,定句读。3、找顶真,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5、依总分,定句读。6、对话、引文定句读7、察反复,定句读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  三、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思想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这篇文章的锋芒直指不义战争。  入人园圃,窃人桃李,尽管是偷,但只是对别人造成了轻微的损失,尽管不义,也还不至于造成多坏的影响,而众人便纷纷指责,掌权者则重重处罚,这实在有点小题大做。其实损害别人,贪点小便宜,尽管可恶,可也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更何况这便宜实在小得有点微不足道。至于偷鸡摸狗,尽管比窃人桃李严重,显得不仁不义,但也仅仅是鸡鸣狗盗而已,至多给牲畜的主人造成一阵财产的阵痛。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似乎有点严重了,因为牛马是主人家中耕种负载主要的依靠,没有了牛马,主人可能无法完成春种秋收,进而影响到主人的生计。所以这就比偷鸡摸狗更严重了一些,但还不至于威胁到主人的身家性命。至于杀不辜人,情况就大大地严重了,因为这剥夺了别人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如果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自己也受到严厉的惩罚,而被处以极刑。但即便如此,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还不足以动摇整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以上四种行为都是不义行为,而且程度由浅入深,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6\n,这也是可以理解,毕竟这四种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发展到攻打别的国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些个君子却又跟在强权者的后面屁颠屁颠地赞誉有加呢?那些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竟然赢得了众人的喝彩,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似乎杀人越多,不义越甚,才能成就大义。既然如此,那么用残杀众多生灵的生命换来的所谓大义又有什么狗屁价值呢?这种所谓的“大义”还有什么值得赞叹的呢?那些个赞誉有加的君子们不是混蛋又是什么呢?其实发动战争侵略别国,荼毒生灵才是真正的大不义。这样,文章就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不义战争,从而揭示出不义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死荒野的罪魁祸首。  2、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试结合课文分析。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小结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御性的正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本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本文的结构特点:层层递进四、写作特点:  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6\n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