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docx
2022-06-18 13:00:06
15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小蝌蚪找妈妈吗【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教学课时】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一、讲读第二段 1.看插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四、总结课堂2.我是什么教学要求:1.会写10个生字,会认15个生字。2.读懂课文,了解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前准备:暖水瓶、水杯、玻璃板及CAI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1.(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科普短文。2.老师范读课文,猜猜课文中的“我”是谁?(板:水)二、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认读生字新词1.画出生字和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标出自然段序号。2.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三、检查自读情况1.认读生字新词。2.课文介绍水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句作了概括?这一句在文章的什么地方?3.读了课文,你还知道水能变些什么?四、引导学习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l)自由读。边读边思考:“我”第一次变,变成了什么?(板:汽)“我”是怎样变成“汽”的?抓住“太阳晒”理解水变汽需要热。可引导学生回忆晒太阳有什么感觉,湿衣服在阳光下变成了干衣服,水跑到哪儿去了?(2)水变成汽演示实验:打开暖水瓶塞,指点学生观察“白雾”,这就是汽。想一想:汽往哪儿去?又会变成什么呢?(3)汽变成小水珠演示实验:用水杯装水(好比地面),水杯加热(好比被太阳晒)蒸发成汽;盖上玻璃板(好比是天空),汽到了天空,变成什么呢?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水珠凝结在玻璃板上。(4)导读第3~5句,知道汽变成了云。(板:云)“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指的是什么?(5)讨论后小结:水由汽变成云。2.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云在空中有哪些变化?(2)说说“冰雹”的样子,想一想“落”、“打”、“飘”这几个词能不能互相换一换?五、小结:水遇热变成汽,汽在空中凝聚成小水点连成云,遇到冷风,就会变成雨、冰雹、雪降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生字新词。2.水会变,变成什么?二、继续指导学习课文1.学习第3自然段。(1)读一读,讨论:水平常是怎样的?(2)抓住水的流速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词的意思。(3)齐读这一自然段。2.学习第4自然段。(l)自由读,说说读后了解到什么?(2)引读这一自然段。(水也有脾气,有时候……有时候……温和时,我做过许多好事……是人类的好朋友。暴躁时,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成了人们的敌人。因此,人们想出……)列出的文字是老师导读的部分,省略了为学生接读的部分。(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4)利用CAI课件或图片展示水做好事,做坏事的情景。观看后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并根据提供的情景引导学生用“温暖”、“帮助”说句子。3.学习第5自然段。齐读。课文用这个问句结尾,是让同学们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吗?4.总结全文。(1)根据板书说说水是怎样变化的?(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个例子说一说。三、指导写生字1.认读生字。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结构可分几类?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板书设计:2我是什么形态:汽、云、雨、冰雹、雪水状态:静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性格:温和暴躁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4个生字,会写本课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背诵课文,知道课文中介绍的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课文题目。2.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围绕课文题目提出问题)3.梳理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妈妈”指谁?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教师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小组轮流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学生,奖励一颗小星星,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再把课文多读几遍。(4)开展“我会读”的竞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后评议。3.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3)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棒极了!这说明大家已经会开动脑筋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学习了!2.老师示范,指导书写。(1)老师对重难点生字进行示范书写,让学生仔细观察。(2)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注意笔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文中种子把植物称作什么?(妈妈)2.“植物妈妈”指什么样的植物?(已经成熟的植物)二、精读课文,探究感悟1.自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读到了哪些知识信息?画出相关的语句。2.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3.教师: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第2~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再互相交流、评一评。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1)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板书:蒲公英)①教师:说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②教师(播放动画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板书:风吹)③你觉得这情景美吗?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地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说说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④蒲公英娃娃乘着风纷纷出发了,有一位小朋友看到了,也想跟着它们一起旅行,他是怎样想的呢?(2)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苍耳妈妈最聪明……”时:(板书:苍耳)①让我们去看看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播放动画课件: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看了动画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②直观感知: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小礼包,请你们打开看看,老师送你们每人一粒苍耳,摸一摸!这就是苍耳妈妈给孩子们穿上的铠甲。想一想,苍耳还可以靠什么传播种子?(学生摸、想、讨论,教师相机指导。)③指名读这一节,谈读法——谁有不同的读法,再指名读——你喜欢谁的读法?评一评——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3)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豌豆妈妈最聪明……”时:(板书:豌豆)①你最喜欢这一节中的哪句话?说说怎样才能读好它。指名读、说,指导感悟要点:“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指名再读,说说你读出了一种什么感觉。(谈感悟,齐读句子)②豌豆娃娃又是怎样离开妈妈的?(播放动画课件: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③同学们,你们出去旅行高兴吗?现在,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谁来读读这一节?(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愿意读的起立齐读)5.小结。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指名口答,总结板书:风、动物、太阳。)6.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自读。(2)讨论回答。(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仔细观察。)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1.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说一说。课件出示:椰子成熟以后,椰果会自己落下来,落到水里就漂走了,漂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石榴成熟了就会裂开,小鸟飞来会吃了它的种子,这些种子就随着小鸟的粪便排泄出去了。2.师:同学们懂得的知识可真多,把你知道的画出来或写下来,好吗?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2.作业:(1)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记录下来。(2)熟读并背诵全文。[教学板书]3.植物妈妈有办法蒲公英风吹苍耳皮毛挂豌豆太阳晒传播种子(四海为家)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字加油站。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3、识字游戏“开火车”。二、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2、在小组内演一演。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4、句子练习。(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三、书写提示。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生书写,“作、法、都、别”,老师巡视指导。4、进行全班评比。第二课时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1、教师范读古诗。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5、认识二类字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中心思想:《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第三课时我爱阅读:企鹅寄冰前三段:狮子大王住在很热的非洲。夏天来了,狮子大王不停地叫着“热啊,热啊。”河马说:“听说在南极有一种很冷的叫做冰的东西。”狮子大王听了,立刻给南极的企鹅写了一封信,请他寄一块冰来。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1)标出段号,圈出生字词,并汇报;(2)指名学生读课文。(3)检查预习效果2、认读生字词:炎热、南极、立刻、收到、容易、轮船、一封信、退回、困难;3、请一名小老师领读;进入课文,带着问题再读一遍课文;(1)企鹅给谁寄冰?(2)从哪儿寄到哪儿?(3)寄到了吗?出示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指出南极和非洲;出示南极、非洲的图片,并讲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特点;结合课文,说说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企鹅给狮子大王寄冰,从南极寄到非洲,狮子大王没有收到冰,却收到了一袋水)想一想:为什么狮子让企鹅给他寄冰?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狮子大王:“热啊,热啊。”读出烦躁、酷热难耐的语气。河马说:“听说在南极有一种很冷的叫做冰的东西。”注意语气停顿,读出不确定的语气。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抓住“立刻”换词理解,读出狮子大王迫不及待的语气。继续自己读后面的部分。好多天以后,企鹅收到了信.他说:"啊,狮子大王想要一块冰,太容易了.我这里可是冰天雪地啊。"企鹅挑了一块冰,装在袋子里,给狮子大王寄去.装冰的箱子先上了轮船,又上了飞机.过了很多天,狮子大王收到了箱子.他打开一看觉得好奇怪:"呀,怎么是一袋水?"狮子大王生气地把箱子退回去了,还给企鹅写了一封信.又过了很多天,企鹅收到了箱子和信.狮子大王的信上写着:我要你寄块冰来,你为什么寄来一袋水?企鹅连忙把箱子打开:"这明明是冰嘛,怎么说是水呢?"看着袋子里的冰块,企鹅也糊涂了.六、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你读过《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吗?书里写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干什么事都不高兴。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不少笑话。通过一个个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于是又重新变回到童年时代。我最近读了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儿写的《青蛙和蟾蜍》的古诗,可有意思了!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1、读读材料。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