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7.2 《归园田居》 陶渊明

7.2 《归园田居》 陶渊明

pptx 2022-06-23 10:00:02 22页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林语堂“他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陶渊明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歌内容。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3.领会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学习目标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存诗125首。主要是咏怀诗和田园诗。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作者简介田园诗派、隐逸诗人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jīzhuōyìnàifán《归园田居》其一fèi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全文感知归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我们会想到哪些相关问题?全文感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何感?朗读课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以上问题问:尘网、樊笼指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1.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喻指官场(比喻)(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何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本性热爱自然。“误”厌恶,悔恨“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官场生活限制了他的本性“守拙归园田”坚守本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和独立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什么要“守拙”?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何感?归向“田园”思考: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并指出描写了哪些具体的意象。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思考: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3.归向何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的描写角度有何变化?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方宅、草屋(近景)村落、炊烟(远景)榆柳、桃李狗吠、鸡鸣(声音)静动意境:优美宁静、恬淡自然、闲适自由情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何感?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由安逸喜悦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看图猜诗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看图猜文你如何看待陶渊明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元好问《论诗绝句》: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花落尽见真淳。苏轼: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辞官归隐是陶渊明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成因分析:陶渊明兼有“儒”“道”两派思想。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大济苍生,这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已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拓展延伸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白描:简笔勾勒,朴实语言,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艺术手法。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品诗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