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Word版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Word版含解析

doc 2021-09-07 22:49:35 11页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素养目标备考指导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学习文章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2.赏析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相关语句,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1.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散文阅读中的高频考点。[审美鉴赏与创造]2.“生命”“生与死”是高考语文写作热门话题。史铁生的事迹,以及对生死、困境的思考,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文化传承与理解]情景导学史铁生说:“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这样的写作态度,让史铁生的文章展现了他想法和文字的明净,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手里的温暖和宽厚,因为他是超越智和愚的存在,他常常省察自己内心,因为只有把自己看清楚了,才能爱自己、爱世界。史铁生《我与地坛》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用生命书写人生——史铁生[简历]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患肾病,又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肾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作品] 11,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我之舞》《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评价] 中国电影编剧、中国现代作家。2.背景探寻史铁生在21岁时不幸下肢瘫痪,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中史铁生来到地坛。残垣断壁所显现出的历史沧桑让作家充分感受到时间永恒的伟力,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和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人的微不足道,衬托出个人遭遇的无常和偶然,它使得一切痛苦都失去了分量,而又从反面让一个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得到了灵魂的皈依。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荒芜(wú) 坍圮(tān)(pǐ)亘(ɡèn)古不变窸(xī)窸窣(sū)窣猝(cù)然隽(juàn)永恪(kè)守2.字形识记(1)“暇”“遐”“瑕”暇(xiá),闲也。(《说文》),遐(xiá),遐,远也。(《说文新附》)瑕(xiá),瑕,玉小赤也。(《说文》)(2)“瘁”“猝”“悴”周恩来鞠躬尽瘁(cuì)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得了重病的消息,使全国人民深感猝(cù)然。我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他憔悴(cuì)的面容,真是忧心如焚。3.词义辨析(1)反应·反映“反应”,多着重于对外来刺激做出的自身感应、回应。多是被动的,不带宾语。泛指回应的各种意见、看法等。名词,术语。如化学反应、生理反应、热核反应等。“反映”,多着重于带有评价的信息折返。多是主动的,能带宾语。多指批判性的或否定性的意见、看法等。动词义:反照。河水反映着月光,表现作品反映现实,汇报、转达反映情况等。练习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督促市级监测机构与当地疾控中心开展沟通与交流,目前已有6个市开展了疫苗异常反应监测培训。②《台北新娘》是国台办对台宣传工作重点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剧目,也是全国第一部反映“两岸一家亲”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2)坚韧·坚忍11,“坚韧”指坚固有韧性,刚强不屈。表现为坚强且不易被困难和挫折压垮,历经无数次磨难却依然努力不懈的精神。“坚忍”指坚持而不动摇,指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能忍受得住。多用来形容人的个性、意志,特别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下,具有能够坚持而不动摇的毅力,决不改变自己的意志。练习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不跟旧事物的顽抗进行坚韧的斗争,新生事物就无法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②这些遭受着命运一次次无情打击的家庭,用爱和坚忍编织出了别样的幸福。(3)祈求·乞求“祈求”是恳切地希望或请求。多指精神方面的心理活动。“乞求”是请求给予。有时强调低三下四地请求。多指要求物质方面的施舍,也用于请求别人的宽恕等。练习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的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②我从不乞求任何人的宽恕,因为我知道,有一种惩罚,叫作不可饶恕。4.词语积累(1)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例:潞城和黎城的援敌由于陈赓布置的伏兵阻击,无法前来支援。这次闪电式的围歼战,打得敌人失魂落魄。(2)心神不定:精神状态不安定。形容心里有事。例:前两年不通电话,可电话通了,当得知亲人生病,就愈发手足无措、心神不定,苦涩只能往自个肚子里吞。(3)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地方,或面临那种情况。例:全国人大代表王萌萌:特别震撼,画面也很唯美,身临其境体验了高科技的同时,更切身地感受到了咱们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4)急于求成:急着要取得成功。例:中国谅解阿根廷国内外的困难,建交不能急于求成,可以通过医学、科学、文化、贸易交流推动。(5)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例:对制假售假或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企业和个人,要严格处罚,还要在社会上公布,让他们进入黑名单,使其声名狼藉。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虚实结合11,作家在描写人物或景物时,常常会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在《我与地坛(节选)》中,作者对于母亲的描写就多次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我们在学习时需要细细体会。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图文导航____■┃┃主旨探微____■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任务探究____■(一)领读课文1.找出课文中第一处同时出现“我”“地坛”“母亲”这三个要素的句子。提示:第二部分第一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2.分别概括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要点。提示:第一部分——“我”与地坛,写古园风景、“我”的思绪。第二部分——“我”与母亲,写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二)精研课文任务一 通读全文,把握节选部分与全文主旨的关系。活动❶ 节选部分中,前后两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提示:11,本文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是全文的第一、二部分,这两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所选部分涉及两个话题,一个话题是“我”在突遭双腿瘫痪的不幸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重点写地坛对“我”的启迪;另一个话题是“我”悔恨在母亲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与激励。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母亲,都给过“我”关于生命的启示,可以这么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地坛。活动❷ 有人评价史铁生的散文“如太阳迸发,却是冬季的中原,那种冷冽乃至苍白的阳光,打在脸上,令人焦灼”。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提示:观点一:我赞同这种看法。《我与地坛(节选)》中探讨的主要话题是“生与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虽然以“节日”称之,但让人直视生命的真相,这种开解如冬日阳光,虽有抚慰之意却也有沁骨的冷冽。观点二:我不赞同这种看法。《我与地坛(节选)》中呈现的画面多是残破却充满生机的,其中对生命的反思充满了智慧和作者直面自己残疾的坚强,能给人启迪和温暖。虽然生活是残酷的,但能坦然面对不幸并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不虚度,不逃避,已足够鼓舞和温暖人心了。任务二 关注文章在景物描写与往事追忆中穿插富有哲理的语句。活动❶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史铁生从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提示:“车辙”就是作者的心路历程。作者经过在地坛的长期思考,参透了人生的意义,从残疾自伤走向了坚忍顽强。但是,他的思索结果不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陪伴,是母亲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苦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爱,坚定地生活下去。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母亲对待儿子的爱,让作者明白了面对苦难应该怎样活下去。母亲教会了作者如何面对苦难,这也是作者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活动❷ 本文语言极富哲理性,情感真挚动人,你能举例说明吗?提示:①“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告诉人们“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应该乐观面对,而对当时还未走出残疾阴影的作者来讲,死亡的来临无疑也是痛苦的解脱。②“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常人眼中衰败的落日、泥泞的沟坎都被作者描绘得如此壮丽,其中寄寓着这样的哲理:生命充满劫难,历经苦难的人生也能够辉煌和灿烂。任务三 欣赏文章在清明如静水般的行文里,表达诚挚感情。活动❶ 第一部分共有三处景物描写,其景物特点分别是什么?作者的感悟各是什么?11,提示:段落景物特点“我”的感悟第3段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的高墙、散落的雕栏、苍幽的老柏树、茂盛的野草荒藤、散发着沉静的光芒的夕阳①古老、荒芜、冷落、沉寂②从地坛的沧桑变化中,看到了人生的真相;在满园沉静中,看到自己,认识自己第5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③荒芜但并不衰败(充满生机)④园子虽荒芜,但并不衰败,那么,我虽残疾,却不应该颓废第7段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⑤充满生命的激情⑥园子虽任人肆意雕琢却未改变本色,所以我也不应因为残疾而改变生命的本色,应该同样活得有意义活动❷ 请分析《我与地坛》中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提示:(1)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脾气坏到极点,发疯离开家,中魔似的什么话也不说。母亲焦灼、茫然寻找我时,我决意不喊她。(2)开始理解母亲,想回报母亲,希望母亲还活着,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了,就招她回去。感到安慰。(3)“我”已经理解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正如当初母亲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此时“我”已经懂得了母亲那份真挚、深沉、毫不张扬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____■1.课内素材不屈的灵魂2005年,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他在颁奖后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11,史铁生21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30多年,却写出了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后来患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这个顽强的汉子时刻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这次获奖的《病隙碎笔》,前后写了4年,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遭遇和经历,一定是痛苦而悲伤的。但史铁生却非常乐观,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这时,支撑他创作的力量完全来自意志,因为他意识到:“不能放下,否则可能就彻底放下了。”【适用话题】“挫折”“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乐观”“信念”“困境与人生”“人生价值”等。2.课外素材法国精品大牌香奈儿(CHANEL)创意总监卡尔·拉格斐这个时尚界的“老佛爷”,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据说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然而他却乐在其中。“老佛爷”曾对记者说:“请不要把我写成努力工作的人。没有人是被逼着去做这份工作的,如果不喜欢,大可换一份工作。如果觉得工作量太大了,也可以换一份工作。但千万别边做边说,啊,真的太累了……那样太脆弱了,我们都该强悍一点。我们不能谈论自己的艰难。”他表示静坐时候没有什么想法,所有的灵感都在他不停的工作中产生。拉格斐饲养自己的爱猫邱比特7年多,他将猫儿子视如己出,替它开设IG账号、24小时有两位女仆贴身为它打理,连三餐都让它享用上等鱼子酱、帝王蟹等高级食材,生活相当优越。此外,拉格斐曾让邱比特当模特儿拍时尚照,仅两天就为“老爸”赚进300万欧元酬劳,但他拒绝了找邱比特代言猫罐头的邀请,“因为它太高雅了!”【适用话题】“热爱工作”“个性张扬”“遵从内心”“人生信条”等。┃┃人物速写____■史铁生:敬重病痛有一次,一个记者问作家史铁生:“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没有想到,在轮椅上待了二十多年,每隔几天就要去医院做透析的史铁生这样回答道:是敬重。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是“敬重”而不是“恐惧”和“厌恶”呢?面对困惑不解的记者,史铁生解释说:“这绝不是说我多喜欢它,但是你说什么呢?讨厌它吗?恨它吗?求求它快滚蛋?一点用也没有,除了自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作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中的意义都看得明白。一边是自寻烦恼,一边是增添智慧,选择什么不是明摆着吗?”读着史铁生的这段话,立即想起了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一代大侠独孤求败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独孤求败,具有盖世的武功。他一辈子都在寻找真正算得上敌人的对手,却始终没有能够如愿。独孤求败体验到,没有“敌人”的人生,其实是最不值得过的人生。最后,他在孤独的叹息声中悄然死去,给后人留下了神奇的武功秘籍和兵器。独孤求败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面前有一个凶恶的敌人,而是面对那苍茫虚空的“无物之阵”11,。在寂寞和空虚中消耗生命,是对生命最大的嘲弄。独孤求败没有遇到一个值得敬重的敌人,而史铁生遇到了——他就是疾病。病痛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之一。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的脚步,一直到人走进自己的坟墓为止。病痛是死亡的直接制造者,病痛是死神的忠诚的传令兵。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的“正常死亡”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人类可以登上月球,人类可以深入海底,人类的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但是,人类依然无法彻底告别病痛。旧的病痛被彻底征服了(如中世纪曾经夺走一半居民生命的天花),但新的疾病又滚滚而来,让人束手无策(如艾滋病)。因此,病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学以致用____■妙用对比,彰显感情文中多处采用对比手法,从而有效地传达了作者的种种感悟与思考。如写地坛的荒芜但并不衰败且充满生机,与“我”的残疾自伤对比,“我”从中找到了生存的信心和勇气;“我”不顾母亲的感受常来地坛,与母亲承受痛苦且事事顺着“我”对比;“我”重来地坛想看到母亲的身影而母亲却已不在,与过去母亲常来地坛看“我”而“我”却不理对比,表达了“我”的自责、悔恨和对母亲的怀念。请你恰当地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示例】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有时只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花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你真有能耐。”我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需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聚焦高考____■概括中心意思概括散文中心意思,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我与地坛》中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11,题干要求审题重点(2014·湖南卷)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13·江西卷)请概括本文的主题。(2013·浙江卷)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题干有“概括”“主旨”“主题”“创作意图”等词语。(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11,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力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解题规范】 1.画线部分虽然写扭曲的竹子,但从它“挣扎着生长”“吃力地拱出”“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可见其仍具有“挺拔”的品质。2.画线部分,作者把人和竹子结合在一起写,突显出竹子表象下的深层的象征含义,即人和竹子一样,虽身处艰苦环境,但也会在贫瘠清苦中“挣扎着生长”,使全文的主旨得以深化。【参考答案】 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11,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1.概括中心意思“4方法”(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4)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2.概括中心意思的答题模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感情。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