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心理健康 > 一年级上册心里健康第五课《带你认识我们的校园》教案

一年级上册心里健康第五课《带你认识我们的校园》教案

doc 2022-06-30 17:14:10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一年级心里健康第五课《带你认识我们的校园》教案  【主题说明】  小学一年级新生进入陌生的环境,感到很新奇,由于一年级新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仍然对家长存有依赖感,对小学学习和行为规范比较陌生。熟悉校园环境,树立规则意识,是小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部分,其中,了解并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是树立规则意识的一部分。  本课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的行为规范,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学校主要部门及场地设施的作用,了解学校的行为规范。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树立规则意识。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难点: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可拍摄学校各场地设施的照片。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1.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教材中的小学校园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PPT展示本校的“校园一角”的图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片),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校园美吗?哪里美?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多美啊!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的努力。作为一名小学生,如何做1.此处教师可酌情改变活动方式。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建议  才是爱护校园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活动一:伤心的小花朵1.教师讲解图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或情境体验:剧中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2.请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3.教师反馈:引导学生意识到,有生命的花草装点着校园,校园的环境靠同学们一起创造。(解决为什么要爱护校园的问题)活动营鼓励学生分享如心理引导: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活动二:环境小卫士5.请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果自己是环境小卫士,打算怎样爱护我们的校园?说的越多越好。6.教师反馈: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看待爱护校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校园的行为规范。(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心理引导:从理解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引导出本环节。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儿歌中的哪分享屋(总结提升)些做法同学们做的比较好,还有没归纳巩固爱护校园的正确做法。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3.请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4.教师反馈和补充。爱护校园的方法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校园和教室卫生、遇到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要及时制止等。  1.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生回答爱护校园的做法时,教师应给予积极、及时的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充分表达!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体验分享)何爱护我们的校园。1.本环节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可酌情添加诸如“抽签”、“击鼓传花”这样的活动增强趣味性。2.本环节用时至少10分钟。心理引导:巩固提升已经了解的知识,由感性的认知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强化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1.教师向学生说明“校园环境小卫士手册”的填写要求,并向学生说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在写“表现”这一项时,学生和家长拓展园强化学生的规则一起列出的越多越好!2.教师可带领学生填写书本中上课1.此环节可由教师灵活安排活动方式。2.教师的反馈应及时、以鼓励为主。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拓展延伸)意识,是对课堂学习的领悟和运用。当天的表现。3.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补充。心理引导: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将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练习题】  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爱护小草B.保护小花C.爱护桌椅D.随手扔垃圾  【活动反馈】  1.学生对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2.最后一环节,学生介绍的是否详细。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意识  意识是一个复杂多义的概念,其核心含义是觉知。意识的含义包括自我感觉到、清醒的、故意的、有知觉的、能觉察的等多种涵义。从作为心理状态的角度,可以将意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笼统地将对内外环境及自身心理的无所知无所感成为无意识,在这两极之间还包括边意识、半意识、前意识等多种状态。但在弗洛伊德的概念中,无意识或潜意识具有特殊的含义,特指隐藏在意识层面之下的原始的冲动和欲望,这些欲望通常不能够被社会道德和规范所容纳,因而被压抑在无意识的世界。这部分内容通常很难进入到意识的层面。二、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必备的一种意识。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规则意识,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比如说,爱国守法、遵守学校纪律等等。但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谁都知道偷车是不应该的,是违反社会秩序、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是,为什么偷车事件还会屡屡发生呢?这是因为有人并没有一个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因此,重要的不是知道规则,而是愿意和习惯于遵守规则。古人云:君子慎独。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是很慎重的。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  的内在需要。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  人们普遍认为规则是客观的、预定的,但从儿童个体的角度来看,规则的意义却是自主逐渐建构的。我们可以强制儿童去遵守某些行为规则,但我们并不能真正让他们养成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因为对于儿童而言,规则不是一个早已知晓的结果,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过程。他需要去体验个中滋味。于是,儿童作为规则理解与执行的主体,其对规则的感受自然不应该被忽视。在理解与形成规则意识的过程中,从个人心理层面看,规则不仅关涉行为是否对错的问题,还是一个与个人需要、动机、情感、态度、能力等相关的心理层面的问题。许多时候,儿童的违规行为并不是在他不知道规则的情况下而发生的,事实上他是知道存在规则的,在这方面教师没有少教他;而违规行为之所以仍然发生,是因为儿童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以及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以至于让对方能够接受,而这一方面却是老师和家长需要重点培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