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生物 > 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ptx 2022-07-02 10:00:02 35页
剩余3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n本章整合\n章末解题•释疑解惑直击高考•真题体验网络构建•素养展示\n网络构建•素养展示\n\n\n\n章末解题•释疑解惑\n一、选择题1.D解析: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常呈镶嵌分布,D项错误。2.A解析:甲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项错误。3.D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的数量逐渐增多,而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多,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多,A项正确,D项错误。无捕食者时,乙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会消失;有捕食者时,乙在竞争中处于优势,B、C项正确。\n二、非选择题1.提示: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木本植物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木本植物具有生长优势,所以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2.提示:(1)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的捕捉等。(2)害虫数量会增多,生态环境破坏,土质变差;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增强,生产成本较高,收入降低。\n(3)按此趋势,30年后,稻田对人类活动的依赖性(尤其是化肥、农药等)越来越强,稻田群落将变得更为单一、脆弱。(4)这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创造,其目的是借助自然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活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有益于环境。\n3.提示:(1)种间竞争。干扰前,林下光照相对较弱,多为阴生植物;干扰后,林下植物可接受更多、更强的阳光照射,阳生植物会增多。(2)人类的活动可以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3)砍伐成树的强度过大,会使防护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防护林稳定性差,更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不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应该遵循群落演替的客观规律,使之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n直击高考•真题体验\n1.(2020·全国Ⅱ卷)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A\n解析: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开始一段时间泥沙少,淡水少,海水多,入海口处的三角洲会出现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后来淡水、泥沙逐渐增多,海水减少,出现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最后大量的泥沙堆积,形成陆地,出现草甸植物群落,A项符合题意。\n2.(2018·江苏卷改编)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最强D\n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项错误。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项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I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最强,D项正确。\n3.(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C\n解析:由题意可知,草方格沙障是将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其能蓄积降水,进而促进方格内植物的生长,A正确;微生物可将草方格的材料麦草、稻草和芦苇等分解,进而改善草方格内的土壤环境,B正确;草方格可以治理沙化土地,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草方格内种植了固沙植物,可以增加该地物种数量,从而增加物种丰富度,D正确。\n4.(2019·江苏生物,6改编)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差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A\n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D错误。\n5.(2021·广东卷)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C\n解析: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是由于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雄性个体体色艳丽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增多,A正确;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反而斑点数量少的雄鱼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天敌存在与否不能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则斑点少的雄鱼繁殖后代的机会少,但不易被天敌捕食,可知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D正确。\n6.(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C\n解析: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n7.(2021·河北卷)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n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答案:B\n解析: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的若虫与成虫的比值由16.5∶26.7变为1.8∶1.7,年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并无变化,仍然是上部叶最多,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少,所以空间分布类型没有改变,B错误;由单作转为邻作,增加了玫瑰,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n8.(2021·湖南卷)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马尾松、石栎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树高X(m)马尾松(株)石栎(株)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x≤58975846485047455<X≤102527302830302528262710<X≤15342930363523543x>15131614151232122合计80818184858178847977\n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取样2055株/公顷竞争马尾松马尾松幼年树少,属于衰退型,石栎幼年树多,属于增长型,且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在二者的竞争中马尾松具有优势,石栎会由于被马尾松遮光而处于劣势\n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80+81+81+84+85)÷5÷0.04=2055株/公顷。(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生活在同一区域,会争夺光照、水和无机盐,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表格中树高可代表树龄,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马尾松幼年树少,属于衰退型,石栎幼年树多,属于增长型,且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在二者的竞争中马尾松具有优势,石栎会由于被马尾松遮光而处于劣势,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马尾松将成为优势树种。\n9.(2021·全国乙卷)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有限的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n(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n解析:(1)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不同而共存。\n(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相关推荐